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中国城市患三种病:规划过度 营销低俗 市民离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05/2011 06:04:00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城市患三种病:规划过度营销低俗市民离心

  孙婷婷绘

  

  规划过度化 营销低俗化 市民离心化

  中国城市患上三种文化病

  城市规划爆炸式增长却缺少有效评估和监管,“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图”,一些出自外国设计师之手的标志性建筑破坏了城市空间和形象,品牌营销上演“暴发户附庸风雅”的闹剧——这些正在成为当前国内许多城市建设的文化“通病”。

  由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课题组、上海交通大学都市文化与传播研究院主持完成的《2011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近日在上海发布。报告指出,城市规划的“过度化”、城市品牌的“低俗化”与都市主体的“离心化”,正日益演化为影响和制约中国都市化进程的三大问题。

  “富饶的贫困”

  规划热引来新的大拆大建

  上海交大都市文化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表示,“规划缺乏”和“乱规划”曾是影响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规划跟着项目走”和“根据投资需要调整和修编”,对很多城市已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与损失。最大的后遗症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同质化和城市经济功能的批量复制。新世纪以来,规划意识大大强化,但受中国城市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的局限,加上实际操作中换得太快、操之过急,“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图”和各种雷人“规划”频繁出台,中国城市正迅速地由“规划不足”走向“规划过度”。

  专家表示,城市规划在爆炸式地增长,在论证、编制、出台和实施过程中却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管程序,众多规划不但没有引导城市走向“理性的增长”,反使城市频繁陷入新一轮的“大拆大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并深度干扰了城市空间的自然演化与历史延续,其危害呈几何级数地增长。据悉,成都新上项目、倾资40亿打造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使原建于2007年的老园仅仅3年就弃之不用。

  刘士林将这种“规划过度”称为“富裕的贫困”,认为规划不足或不科学固不足取,“过度规划”一样也会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表面上很繁荣的规划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产业同质竞争、项目重复建设、空间批量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粗放发展模式,反而沦落成为吸引眼球的城市形象炒作、政绩工程的工具。各种“雷人”规划层出不穷。各城市规划内容雷同、相互因袭,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似曾相识的文化产业园区、市民广场、商业一条街、名胜风景旅游区、城市标志性建筑等。

  “折腾城市”游戏

  文化建设低俗雷人缺创意

  眼下,很多城市群都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大致相同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将在城市之间形成更大规模的结构趋同和同质竞争。这与城市群的本义——建立区域内合理的层级分工体系及解决单体城市间的恶性竞争——背道而驰。

  “在很大程度上,文化产业已成为‘折腾城市’的新游戏。”刘士林这样说。

  国内不少城市试图改变“物质发达而文化简陋”现状,在文化建设上乞灵于“干一件文化大事”,但因缺少了深层、长期的文化精神积淀,时常上演“暴发户附庸风雅”的闹剧。

  建标志性建筑是其中一件。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近年来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大都出自国外设计师之手。由于意识形态、文化传统、艺术观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一些“洋气十足”的标志性建筑本想提升或展示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实际上却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宝贵的城市空间和形象。“这种战略在智力与审美水平上,与一个一心追逐LV包的小女孩并无本质差别!”专家总结道。

  在城市品牌营销上,国内城市眼下普遍存在粗制滥造、缺乏创意和低俗雷人的倾向。有媒体曾将国内城市打造的品牌归为四种基本模式:一是某某之都或某某之城,有什么资源,有什么产业,填上就得;二是由苏杭领队的“天堂在人间”,使天堂、仙境、伊甸园成了许多城市的标签;三是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主题的“山水类”口号;四是给西方做“二房”,曾喊出“东方日内瓦”口号的就有石家庄、秦皇岛、肇庆、昆明、大理、巢湖、无锡、上海崇明等。以“色相”为主题的城市品牌营销和形象传播也流行一时,如山东某地的“西门庆”文化旅游规划、江西某地的“一座叫春的城市”等,表明一些城市在经济利益诱惑下已丧失基本的文化底线。

  都市人精神离心

  蜗居不易,逃离更不容易

  “同城异梦”、“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精神离心运动,也是当代中国城市普遍的文化病。报告认为,高房价现实下的城市“居大不易”,引发了“逃离北上广”和“大城市伪幸福”现象和对城市社会空间的怀疑、警惕甚至厌恶心态,也刺激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2010年,对城市生活成本和生活质量的关注正在取代“竞争力”、“GDP排名”、“总部经济”、“投资潜力”、“百强”等硬实力排行榜。“蜗居不易,逃离更不容易”,正成为当代城市人痛苦、艰难的生存写照。如何通过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切实努力,重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图景,是中国城市面临的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和最需要解决的现实矛盾。

  专家表示,在中国都市化进程中日渐暴露出的“城市文化病”,会日益侵吞和解构城市美好生活本质,损害人们对城市怀有的热爱和梦想,威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疏解的大问题。记者 姜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