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传的“鬼子进村”图片
一身侵华日军的打扮,手握“三八大盖”押着“花姑娘”,还一脸的笑容……这不是在拍电影,而是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一景区重现的“鬼子进村”场景,在这个集体参与的旅游项目中,游客有的扮鬼子,有的扮汉奸,还有人扮“花姑娘”。“创意挺好,可这说得过去吗?”对于该旅游项目拿国耻来取乐的行为,不少网友非常愤慨。谭家桥镇政府旅游办的负责人则认为,让游客了解这段历史,具有教育意义。(8月3日《中国新闻网》)
鬼子进村,侵华日军抢“花姑娘”,这是民族的悲伤记忆,也是耻辱印记,不管岁月多么漫漶,总有一种伤痛不容戏说,总有一种历史不容解构。然而,又是扮鬼子,又是抢“花姑娘”,在一扮一抢中,还露出狎昵而放肆的笑容,如此行为,显然是对历史的伤害。
当然,我们不必过度地谴责游客,而要追问幕后的导演是谁?谭家桥镇政府旅游办公室一汪姓主任介绍,这个旅游项目是经镇政府同意后由当地一家公司开发的,其初衷是“为了做红色旅游,让年轻人参与该项目,了解这段历史,教育年轻人”。如此红色旅游,只见色不见红,试问,这究竟是红色旅游,还是黄色旅游,抑或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情色旅游?这是教育年轻人,还是诲淫诲盗?
这不该有的喧闹,使网友很受伤,有人叹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说也许夸张,但所谓的“花姑娘”旅游,亵渎历史,伤害国人感情确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伤害的还有先烈,正如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透露,“粟裕大将的部分骨灰就葬在谭家桥,我曾经参加了一次祭拜,亲眼看到革命前辈在他墓前哭着讲述革命年代的经历。”谭家桥是一个缅怀先烈之地,该旅游项目的做法“污染了革命先烈的灵魂”。人们常说好了伤疤忘了痛,如今伤疤未好,却见有人撕裂伤疤狠狠地撒上一把盐,真可谓历史的旧伤未愈,再添新痛。
其实,仔细一想,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的这种做法,并非孤例。同是在黄山市,2006年,黄山市徽州区宣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金瓶梅》遗址公园等项目,并于当年5月1日对外开放。本是“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艺术形象,西门庆却华丽转身成为政府部门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见中国经济周刊)类似旅游情色化、发展庸俗化的地方还有不少。
乍看起来,这暴露出了不少地方的发展饥渴、发展迷失,即盲目打造旅游经济。笔者认为,当地的官员其实一点都不迷失,他们的如意算盘拨打得啪啪响,他们深知,无论是潘金莲还是“花姑娘”,虽然可能伤害公众,但都颇具卖点,能在短短时间内赚取眼球,为世人所知。欲打造旅游经济,必先有眼球经济,说白了有的景点靠脱裤子裸奔吸引人,有的景点靠提高服务质量吸引人,有的景点则靠拉出潘金莲吸引人。因此,如此拿历史伤痛取乐,固然暴露出相关官员的政治觉悟不够,一味急咻咻地消费历史导致吃相难看,更暴露出道德错乱、伦理失守、见利忘义的发展观。
当然,与争抢西门庆相比,消费“花姑娘”更让人担忧,因为此举不仅狎昵历史,还颠覆历史,传递了异化的历史观,再联系到当前沸沸扬扬的立碑事件——黑龙江方正县斥巨资为侵华日军“满洲开拓团”立碑,且强行规定街头牌匾必须标有日文,“不服从的要罚五千元,不给工商执照”……可以发现,不少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已经失去了起码的敬畏和底线。
谭家桥镇政府旅游办的负责人说,(通过这个旅游项目)让游客了解这段历史,具有教育意义。其实最该被教育的不是年轻人,也不是游客,而是这些只知道经济挂帅而罔顾底线伦理的官员。(王石川)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