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华图政信调查联合主办的“2011年《公共服务蓝皮书》发布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理论研讨会”17日在京举行,国内首部公共服务蓝皮书《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2010—2011)》正式发布。公共服务蓝皮书显示,虽然青岛、北京、宁波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居全国前列,但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与GDP没有直接关系;群众对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关注度最高,但是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满意度最低。与会专家在就如何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议题进行研讨并呼吁,应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基本公共服务力应当成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青岛、北京、宁波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居全国前列
蓝皮书指出,根据对2010年问卷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国38个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排名前十的分别是青岛、北京、宁波、大连、拉萨、珠海、杭州、重庆、厦门、郑州。
其中,公共交通满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珠海、拉萨、海口、宁波、银川、重庆、杭州、厦门、青岛、南宁。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满意度较低,而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等大中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满意度较高,直辖市只有重庆进入前十;公共安全满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拉萨、上海、大连、北京、广州、成都、重庆、杭州、珠海、沈阳;住房保障满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哈尔滨、银川、青岛、拉萨、宁波、郑州、北京、长春、大连、长沙;基础教育满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拉萨、宁波、贵阳、青岛、北京、深圳、珠海、大连、汕头、南昌;社会保障和就业满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郑州、青岛、深圳、广州、长春、哈尔滨、厦门、北京、上海、银川;医疗卫生满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重庆、珠海、宁波、成都、汕头、大连、石家庄、杭州、海口、南昌;城市环境满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珠海、海口、厦门、青岛、大连、西宁、南宁、杭州、昆明、拉萨;文化体育满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拉萨、大连、深圳、杭州、成都、沈阳、厦门、贵阳、青岛;公职服务满意度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青岛、宁波、合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昆明、成都。
蓝皮书分析指出,从城市类型来看,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高,有6个进入前十,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只有北京、重庆和拉萨、郑州进入前十;从区域看,东部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高,有8个进入前十,中部城市只有郑州,西部城市只有拉萨。在我国三大经济区域中,东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得分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弱,但是区域之间满意度得分的差异较小,东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得分较中部城市仅高1.61分。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城市环境、文化体育、公职服务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住房保障的满意度得分都在50分左右,说明我国38个城市的公众对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工作成果,满意度仅在“一般”水平上。
从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的比较看,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的公共服务满意度要强于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在九项指标中,只有公共安全排在第二名,其余八项均排第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强弱是政府社会管理水平高低重要标志,公共服务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以公共服务为重要形式和载体,服务和管理统一与社会管理之中。因此,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评价,评估就成为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关键一环。在我国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事件中,国内第一本公共服务蓝皮书《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2010~2011)》的出版,应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公众对住房保障关注度最高 满意度最低的是社会保障和就业
首部公共服务蓝皮书是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华图集团对全国38个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进行了19000多份问卷调查,对上述城市的公共服务现状进行评估的科研成果。蓝皮书显示:全国38个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各方面的满意程度不均衡,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公众对九大基本公共服务的关注顺序(由高至低)为:住房、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基础教育、公共交通、城市环境、文化体育、公职服务,其中前三项占比超过六成。
蓝皮书指出,从公共服务的9项指标来看,公众评价从高到低依次是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城市环境、医疗卫生、公职服务、住房保障、公共安全、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公众评价最高的是“文化体育”(75.89分),公众评价最低的是“社会保障和就业”(40.94分),评价相对较低的有“住房保障、公共安全、基础教育”。评价最高的“文化体育”和评价最低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之间的得分相差近35分。
《公共服务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侯惠勤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我们应该把公共服务蓝皮书的编撰放在探索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变化的大趋势上把握。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职能的转变,把公共服务的职能逐步地变为政府的主要(最终是全部)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政府职能方面,最关键的一个内容就应当是建立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从这个角度看,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举措,关系到国家政权的性质和国家建设的根本方向,马虎不得。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就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首先是公共服务的职能。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蓝皮书指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较低,但能够承受。按照80分以上为“很满意”,60分至79分为“比较满意”,40分至59分为“一般”,40分以下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赋分原则,在九大类公共服务指标中,公众评价为“非常满意”的没有,评价为“比较满意”的有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城市环境、医疗卫生、公职服务五类,评价为“一般”的有住房保障、公共安全、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评价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没有。各类加权平均得分为57.6分,评价描述为“一般”。由此可见,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总体评价较低,但还处于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没有到“非常不满意”或“不满意”的程度。这一方面表明,我国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还是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的,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认可;另一方面也表明,公共服务还有发展的潜力,还存在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侯惠勤教授进一步指出,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我们处在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处在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同在的特殊关口,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着特殊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正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这四大考验面前,容易产生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大危险。脱离群众是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危险,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抓手。公共服务核心是民生、根本是共同富裕、关键在改革创新。各级政府在有效履行自己的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就能有效地建立起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有效地扩大眼界、增强本领,有效地激发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地抵制消极腐败。因此,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应当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公共服务蓝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长辛向阳研究员在发言中指出,基本公共服务的本质应该就是雪中送炭、雨中送伞。政府按照自己的体系去提供公共服务,不一定是按照老百姓的意愿,这是当前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为此,要了解市民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就是说要通过比较、调查,真正了解市民、公众的需求。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