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60多位“红二代”齐聚陕西延安,在他们当年生活过的延安保育院的旧址前举行升旗仪式。金鑫 摄
7月1日,60多位“红二代”齐聚陕西延安,在他们当年生活过的延安保育院的旧址前举行升旗仪式,唱起当年的童谣,重温孩提时那段在战乱之中的保育院生活。金鑫 摄
中新社延安7月1日电 (冽玮 金鑫)中共建党90周年之际,包括左权之女左太北在内的60余位中共“红二代”1日齐聚陕西延安,观看大型红色历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重温孩提时那段战乱中的保育院生活。
1938年7月,由进步人士、社会团体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接收培养边区干部、军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遗孤。众多红色后代在保育院学习生活,见证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为了真实地再现历史,从2010年底开始,《延安保育院》的主创方对200多名原延安保育院的“孩子”进行半年多的采访,抢救性地搜集了200多个小时的影像资料以及书刊、信件、照片等大量珍贵的保育院史料。该剧叙述了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某个村落,一支红军部队遭遇敌军袭击,战火中遗留的孩子被送到延安保育院,期间与其他孩子一起健康成长的故事。
当日,许多曾经在延安保育院生活过的耄耋老人,在其旧址回忆往事,追寻遗迹,并唱起了当年的儿歌:“天上一颗星,星光放光明,延安保小我的家……”
“我是听着陕北民歌、吃着陕北小米长大的。”左太北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起当年在延安保育院的生活情景,开心得像个孩子。她表示,当时延安条件艰苦,保育院的阿姨们以强烈的责任感保护着孩子,彼此结下了深厚感情,也影响着许多孩子的一生。
她的父亲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是抗战时期牺牲的中共最高将领,那时左太北才两岁。毛泽东每次去延安保育院都会看望她。彭德怀在为左太北的题词中写道:希望你永远年轻。
出生在延安保育院的白漪,今年73岁。她说延安保育院共有19名工作人员,她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视保育院为自己的家。“冬天我们穿着小棉袄,去黄土坡晒太阳,一边打滚一边追逐。还不时抠黄土里的甜甘草根吃。”
从7月1日起,《延安保育院》在延安圣地大剧院连演3天。随后组织进京演出并赴中国各大城市举行巡演,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