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成都仿古建筑建后三年被拆 耗资数千万元(组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13/2011 08:41: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成都仿古建筑建后三年被拆耗资数千万元(组图)

  2011年3月20日,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仿古建筑正在拆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摄)

  2011年3月20日,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仿古建筑正在拆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摄)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宽窄巷子、文殊院、大慈寺、水井坊,这是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要保护的四个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成都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区域。然而在2008年建成的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总面积近万平方米的仿古建筑,在今年三四月被拆除,中间存在的三年时间里,几乎没有使用过。为什么耗资数千万元的仿古建筑,建了不用,还要拆掉呢?

  仿古建筑建成到拆除仅用三年

  6月初的成都,幽静的大慈寺周围,工人正在准备材料搭建围挡,围挡内有房屋刚刚拆除之后留下的荒地。

  附近市民:刚刚拆的,那个地方全都拆了。

  记者:拆了的古建筑啥时候建的?

  市民:有没有两年?两三年。马上要重新搞,你看到处到围起来了。现在就不晓得它了,现在规划都搞不清楚。

  被拆掉的仿古建筑,在2008年建成,当时成都媒体的报道形容,“一座座两层式的川西风格院落,以青灰色为主调,精心雕刻的廊柱和挂件,平添了一些活泼跳动的元素”。而今年3月的报道又说,“‘突突突’的机械声打破这里的宁静……碎石机的铁臂不停砸向两间院落的墙体,砖瓦俱下……地上堆满了刚拆下的雕花窗棂和木门。”从建成到拆除的三年里,这些仿古建筑几乎没有使用过。对此,大慈寺所在的锦江区危旧房改造中心副主任文劲解释说:

  文劲:建出来的感觉跟政府对这个片区发展预想的要求,和这个片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还达不到这些要求和效果。

  记者:跟之前的设想还有差距?

  文劲:对。

  被拆原因:建后市里不满意

  在大慈寺之前,成都市已经建成了宽窄巷子和文殊院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从游客、学者和政府的角度来看,都是宽窄巷子更胜一筹。但政府官员和专家也都坦承,宽窄巷子的水平和效果很难超越。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建筑规划管理处副总工程师郭世伟介绍:

  郭世伟:之前修好以后,就对那个效果不是很满意,那时候宽窄巷子的效果已经看得见了。(大慈寺)它做得不太好,就准备要整改。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应金华参与了大慈寺街区的规划论证,他介绍:

  应金华:(大慈寺街区)建了有五分之一,建起来以后市里不满意,感觉和文殊院一样啊,他们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