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应该世世代代铭记——勃朗宁手枪引出的红色故事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9/2011 14:04:00   来源:新华网

  小巧精致、斑驳中依稀可见历史沧桑……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上,一把勃朗宁手枪吸引了人们的视线。

  这是一把跨越两个世纪的手枪。枪的主人是开国上将、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杨得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杨得志诞辰100周年。记者走近和父亲一起生活41年的杨得志之子、南京军区联勤部部长杨建华少将,请他讲述这支手枪背后的故事。

  “枪里包含了太多故事,太多感情”

  “这只手枪是比利时造的‘勃朗宁’。1934年9月父亲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温坊战斗中缴获国民党军队一名连长的手枪。枪比较新,是当时比较好的武器。”杨建华说。

  11岁失去母亲,14岁到地主家打工,16岁到江西安源煤矿挑煤,17岁在湖南郴县参加湘南起义,上井冈山……1911年出生的杨得志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上将:从一个打铁的穷孩子,到中央苏区时“红一团”团长,从抗战时期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到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决战、解放大西北,从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副司令、司令,再到新时期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纵横驰骋,戎马一生。

  杨得志一生参加或指挥过上千次大小战役战斗。“这把枪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激励着父亲冲锋陷阵。枪里包含了太多故事,太多感情。”杨建华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长征路上突破乌江时,父亲亲眼看着8名战士被滔滔江水吞没,后面又有8名战士站了出来;强渡大渡河时,水流很急,仅有一条小船,营长率17勇士强渡,硬是在敌人枪林弹雨中抢滩上岸。成群的敌军拥向河滩,企图把勇士们赶下滔滔大渡河。父亲急声命令:“炮兵,打!”部队仅有的3发迫击炮弹射向敌群。

  --长征过雪山草地,草地上到处是水,但是都有毒,这种情况下喝马尿比喝水更安全,至少不会中毒死亡。天亮时,部队要继续行军,“红一团”有一个班坐在草地上一动不动,都牺牲了,因为草地的植物被水沤烂以后产生的气体有毒,人坐下时浓度更高……

  这一个个故事,杨建华早已耳熟能详。他说:“父亲每当讲这段历史时都非常难过。说共产党就是这么顽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说战争年代不知道牺牲了多少烈士,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这绝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用拼搏和生命代价换来的箴言和真理。”

  “为什么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的手枪,只是杨得志始终随身携带的“三宝”之一——第二“宝”是第三次反“围剿”时被授予的三级红星奖章,第三“宝”是长征途经昆明时发的一小瓶云南白药。

  “和平年代,父亲把三件宝锁到保密柜里,经常会拿出来看一看,孙子孙女们从小围在爷爷身边接受教育。”杨建华说。

  1994年,杨得志去世。“父亲去世后,我们子女经过协商,同意把这几件珍贵文物献给国家博物馆,让人们能更深地理解,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什么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杨建华说。

  2009年2月1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杨得志同志亲属捐赠文物仪式。“仪式在一间办公室举行,没有记者,没有宣传。”杨建华说。

  杨建华还透露,“三件宝”之一的手枪其实不只一支,还有一支在驻港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1993年正式组建。“由当年中央红军红一团发展、演变的某部队光荣入选。那时父亲住在医院,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让我代表他写信表示祝贺,同时把红军时期他用过的另一支手枪赠给部队,勉励他们不要忘记红军精神,在新形势下再立新功。”

  “父亲为我题写四个大字:‘刚强正直’”

  杨建华从小就知道父亲打过很多大仗、恶仗、胜仗,知道反“围剿”、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平型关大捷、抗美援朝等名词。

  “小时候我们听父亲的战斗故事,好奇地问他:是赵子龙打胜仗多,还是你打胜仗多?父亲说,我们打仗很多,但也不是都是胜仗,只是胜仗多一些、败仗少一些。”

  杨建华和父亲共同生活了41年。“父亲对我们的影响是在日常生活中点滴渗透形成的。他讲的每一句话,我们这些孩子都愿意听,或者说不敢不听。”他说。

  1970年,杨得志带杨建华重回井冈山,到自己入党的黄垇村讲入党宣誓的过程。“我们随父亲到他战斗过的地方,他触景生情,对我们进行‘现场教学’。”

  杨得志对杨建华等子女的教育,使他们明白了什么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这些教育也回答了我多年的一个问题,战争年代一分钱报酬都没有,反而要把本人和家人的生命搭进去,但那么多共产党人从来没有动摇,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就是要让后代不再像他们这样受苦,让贫苦的工农大众翻身。”杨建华说。

  杨得志去世后,杨建华整理父亲留下的历史文物,发现5本父亲在战争年代利用战斗间隙写下的战斗笔记。“我看得热泪盈眶。他3年私塾的文化,不足以使他完成一本本的战斗笔记。参加红军后,他一直努力识字。他虚心向任何人请教,同级干部、战士、老乡,甚至从敌军中解放过来的军官。这不仅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更需要一种顽强的求学精神。”

  这是一个军人之家——杨得志和夫人是军人,6个子女也都参了军,6个女婿媳妇也是军人,杨家一共14名军人。“父亲对我们一生的影响非常深刻。我参军后,他多次鼓励我要坚持在军队里锻炼成长,为我题写了四个大字:‘刚强正直’!我一直珍藏着。这是父亲对我的期望,我一生都要沿着父亲的足迹走到底。”

  不久前,杨建华作为亲属参加了平津战役纪念馆杨得志将军铜像揭幕仪式。高高的基台上,身着棉衣的“杨得志”身体微微前倾,右手高高举起——

  1949年1月,平津战役以和平解放北平的最终战果胜利结束。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的杨得志站在一张木桌上,向参加庆功祝捷大会的官兵们挥臂发出新的动员令:“我们不仅能够解放北平,我们还要解放全中国!”

  “父亲高高举起的那只有力的大手,是从小握过铁匠火钳的手,是在安源煤矿挖过煤的手,是用红缨枪夺下‘汉阳造’的手。你看,他在振臂高呼,好像正呼喊着什么。我仿佛听到了他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杨建华眼睛有些湿润。

  杨得志离开人世已17年,但父亲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杨建华的脑海里。“和父亲一样,无数开国元勋、开国将领,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贡献了毕生精力,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我们应该世世代代铭记!”他说。(记者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