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少星——太原“909”情报站始创者
“整九十啦,与我们的党同岁。”6月1日,沈少星在北京家中,笑眯眯地自我介绍。
沈少星身体孱弱,耳朵几近失聪,视力也极差,记忆力却出奇地好,记得60多年前与他一道战斗过的战友的名字。
1938年,沈少星弃笔从戎,前往延安参加革命。书生提枪战场杀敌,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1942年,太行二分区情报处下设情报站,沈少星第一个被派往情报站工作。这个情报站,就是后来的“909”情报站,为解放太原立下不朽功勋,在全国隐蔽战线声名显赫。
沈老的戎马生涯,始终为情报事业奋战。回忆烽火连天的岁月,老人越来越激动,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翻拣着记忆中无法忘却的人与事。
记者不忍打断,默默地倾听。采访从上午九时开始,一直进行到午后两点,整整五个小时。沈老压根儿没想起吃午饭这档子事。
年已六旬的儿子上前提醒他时间,他略有些恼:“别打断我,讲讲这些事情,我心里高兴着呢。”
新中国成立后,沈少星被派往总参谋部二部工作,曾任新疆建设兵团副司令,离休前在国防部外事局工作,为正军职。
A 战场杀敌转入隐蔽战线
1941年,八路军前方总部成立了情报处。1942年,太行二分区在总部情报处下成立了情报站。沈少星被第一个派去工作。
沈老刚说了两句话,忙不迭地找他的耳机。“知道我为什么戴耳机吗?”他一边利落地戴着它,一边向记者发问。“不是为了听别人说话,戴上也听不见。我图的是听清自己讲话,否则是一片嗡嗡声,吵得我头疼。”
沈老无所谓地说着,听着却让人心疼。他们这辈人,曾经英勇奋战在抗日第一线的精壮少年,现在垂垂老矣。“我干的那点事情,算什么啊,军人就得那样做。”沈老执意要讲他第一任领导的事迹。记者与他交流很困难,只好任他先讲一段别人的故事,算是预热。
刘文华,曾任彭德怀秘书,他成为情报站的第一任站长。
那时的工作生活太艰苦,斗争格外残酷。刘文华工作一年后患病,医治无效。自知来日无多,他躺在床上留遗言,沈少星负责记录。
沈老大段背诵着刘文华的遗言。最后一句是这样的:“我倘若不幸,让我的妻子嫁人吧,只要不脱离革命,就是对得起我的。依昔,痛哉!”“历史要与人的故事相连,要饱含情感!否则,干巴巴的,没意思。”沈少星随手拿起桌上的一本史书,敲打着书,说出他的历史观。
说完,停下来,长久地沉默着。这沉默,更像是留白,给记者领悟的时间。
刘文华让沈少星情感陡升,记者趁机提问。沈少星出生在河南,父亲是医生,家境优越。他珍藏的全家照中,父亲极英俊,长得酷似周恩来;母亲肤白长眉圆脸,是貌美如花的大家闺秀。
1938年,沈少星随发小一道前往延安抗大,参加革命。后被编入太行第二军分区三十团工作。
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时,下颌被打坏,一半牙齿被打掉,下嘴唇被打成两半。治愈后,嘴唇上留下一道明显的豁口。
1942年,沈少星被派入情报站工作。“这个站是针对太原的!”日军驻山西的派遣军位置很重要,有重要的指挥机构。这个站与其针锋相对。
刘文华之后又派来一位站长,不久被俘。两任站长共向太原派入潜伏人员七个人。沈老现在想得起来的是王钟仁,张顶(音)。他们的工作程序,沈老布置得很详细。
这些人进入太原后,先想办法站稳脚跟,取得良民证,让自己合法化,一趟手续办下来,得一段时间呢。
接下来,他们才能与各种朋友恢复关系,慢慢创造打入敌人内部取得情报的条件。“当年,咱们这边没那么多的手续,咱不给人家发工资,不发制服,不填表格,只要能为我所用,稍加训练就是情报员了。”“我们情报人员干什么都格外简单,入党也不宣誓。”沈老停顿一下,做出解释,“如果搞那么多程序,要增加多大危险啊!”派人潜伏太原搞情报,手续简单,对情报的要求不简单。“不涉及机密便毫无价值,马路新闻是没有用的!”
B 太谷小常村设立联络点
九十高龄,沈老依旧高大魁梧,相貌堂堂,端详得出当年青年才俊的风范。
他的嘴唇很厚,下唇一道极明显的疤痕。这道疤痕,为沈少星的特工工作带来巨大的麻烦。
两任站长出事后,情报处再没派站长,情报站实际由沈少星负责。此时,他的身份是太行二分区情报处一股股长,主要工作地点在情报站,负责派遣。
1944年,沈少星独当一面,首先要想办法与派入太原的人取得联系。
为了进一步开辟晋中一带同蒲路以西地区,以及榆次、太原的军情谍报工作,沈少星奉命在榆次、太谷之间的敌占区路西地区选建秘密联络点。
沈少星决定把这个点选在太谷小常村。村子位于太谷、徐沟、榆次三县结合部,一马平川,交通方便。虽说三个县城大据点、四个村镇小据点对小常村形成严密的包围圈,四面环敌,可是存在着三县结合部的空隙,四面据点林立给敌人带来的那种安全错觉。
抗战爆发以后,小常村群众积极抗日,建立起坚强的地下党支部,拥有相当规模的联络点、联络员、隐蔽点等一套地下工作网络。小常村也被冠以“小延安”的美称。
沈少星此次建立联络点,就是要把小常村转建成我党我军开展太原军情工作的基地。“实际上,小常村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成为我军对敌斗争的重要的情报基地。” 掩护沈少星进入小常村的是常履丰,他就是小常村人。沈少星找到他时,他在抗日战场右手负伤,刚刚回家休养。
在常履丰的掩护下,沈少星熟悉了小常村,迅速建立起一批情报员、联络员、交通员以及联络点、隐蔽点、堡垒户。
然而,特点明显的沈少星,工作起来困难重重。他祖籍湖南,往人堆里一站,一看就不是本地人,更不是庄户人。加上他嘴唇明显的外伤,不具备潜伏工作的条件。
沈少星在小常村工作时,白天从不出门,总是走夜路。即使夜间,也不走正路,走菜园子、地边、水渠。别人走50里的路,他至少得走出去70里。
他曾两次与敌人遭遇。第一次在小常村。派遣太原的情报人员回到小常村,沈少星给他放了些粮食,还想放些钱,得到别的村子去拿。刚走到小常村北口,十几个伪军骑着自行车,挎着勃壳枪过来了。他们离老远看到沈少星,喊他站住。
双方面对面站定,沈少星先下手为强,冲着对方喊:想在地里拿点菜么,你们要不要啊!这是他的斗争策略。趁敌人松懈之际,他扭头就跑。回头看,敌人在后面追。“我心里这就有底了。”如果敌人不追,说明正在瞄准你,那可是要挨枪子的。边追边开枪,十有八九打不着。
沈少星一头钻进庄稼地里狂奔。跑了大约三个村子,整整一个钟头,才把敌人远远甩开。沈少星刚一站定,哇地吐出一大口血,累坏了!“我这个人啊,大家都说有意思得很,经历奇特。”沈老笑着转述战友们对他的总结:特征明显还干特工;与敌人面对面能脱得了身;坐火车,火车翻;坐汽车,汽车翻;坐飞机能碰上劫机的;刺探军情能偷出敌人的炮弹。“唉,一生净遇些怪事情……”
C 偷炮弹与毛主席的电报有关
“偷炮弹是有大背景的”,沈少星起身,挪进书房,拿出厚厚一本书,直接打开,里面有一句话,他用橙色笔重重地涂了一笔。
《1945年10月19日,毛泽东主席给陈赓并告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肖克的电报》:……胡顽之十六军已顺利通过正太路到达石家庄,胡令该军积极准备向北平前进。第三军之三十二师十一日晚宿霍县城,翌日续北进,估计已抵榆次。
当时,沈少星奉命搞清楚这支部队的来龙去脉。大家对这支军队一无所知,不知番号,不知从何而来,去往哪里。沈少星带队,决定去抓个哨兵问问看。
走到近前,发现那哨兵没法抓。人家都在房顶上呢。支着两张八仙桌,上面架着机关枪,旁边摆着手榴弹。
咱想抓人就得动手,动手就吃亏。
沈少星率队决定绕进村里看看。他手下都是手脚利索的兵,围着村子绕来绕去。转进一个胡同,发现有当兵的在喂牲口。抓了一个喂马的,捂住嘴不让他喊叫。仔细看停在院子里一排排马车。“里面全是军火!”沈少星说到这里,不是面露惊喜,而是焦急。66年前,发现这些重要的物资,他就是这样急着把它们偷出去。
绑了那马夫,封了嘴,沈少星命手下抬起军火,快走!总共抬出来七八箱,沉甸甸的。走到村口,大伙急着想看看是些啥家伙。割断绳子,敲开箱子,发现里面全是水杯粗细的炮弹,一共四五十个。“唉,大伙那个泄气啊!”那是六零炮的炮弹,解放军手上根本没有这种炮,这等于是没用的废铁。“总不能给他们再送回去吧,砸手里了!”大家再没有抬着它的心劲了,索性走到村外山沟里,扔下就跑。
第二天,中央军丢了炮弹,在小常村,在太谷城炸开了锅。“909情报站收集的情报非常多,很有价值,为解放太原立下了汗马功劳。”“我那点事,不算什么,军人嘛。”这句话,沈少星始终不停地强调着,贯穿采访始终。“那些被派遣到太原,送出情报的同志们,更伟大。”(记者 康景琳)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