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路
记者: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如何理解这一主题的意义?
周生贤:这一主题旨在唤起全社会对新形势下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深入思考,倡导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公众参与,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记者: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把握哪些要点?
周生贤:众所周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越大,越有利于保障和实现科学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就是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问题。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必然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必然是“竭泽而渔”。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正确的环境政策,正确的环境政策就是正确的经济政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继续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
重点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
记者: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环境保护如何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发挥作用?
周生贤: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深化治污减排。只有持续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质量才能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才会显现。要强化减排目标责任制,深入推进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减少8%,氨氮和氮氧化物分别减少10%。
第二,优化经济发展。评价经济发展的好与坏,既要看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结构和质量,又要看科技含量、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方面情况,其中环境保护的力度有多大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改善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以生态建设再造环境优势,有力推进绿色发展。
第三,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领域,事关人民福祉与社会和谐。重点是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第四,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抓紧建立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治体系、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科技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手段,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征环境保护税,健全绿色税收、绿色证券、绿色采购、绿色贸易等环境保护经济政策。
第五,注重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广阔。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形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良性运行机制,引导企业大力开发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经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第六,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本报记者 武卫政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