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6日在北京举行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正式交付给用户投入使用。至此,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星、B星形成“双星合璧”,首次实现中国极轨气象卫星上午星和下午星的双星组网观测,全球观测频次由12小时提高到6小时。
风云三号B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设计寿命3年,2010年11月在太原成功发射后经过半年在轨测试,卫星各系统工作正常,获取的图像和数据质量良好,主要功能性能指标满足研制任务书要求。该星与2008年5月发射的风云三号A星一起组网观测,对于确保中国极轨气象卫星业务的稳定运行和进一步增强全球观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技术趋于成熟,并推动中国气象卫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据介绍,风云三号B星作为中国首颗下午轨道气象卫星,填补了中国在下午时间窗口内极轨气象卫星观测的空白,这对于经常在下午发生的中国南方暴雨的监测和数值预报精度的提供非常有效。
风云三号B星正式投入使用,还推动风云三号卫星工程实现从单一遥感成像到地球环境综合观测、从光学遥感到微波遥感、从公里级分辨率到百米级分辨率、从国内接收到极地接收、从单星观测到双星组网观测等5大技术突破,将在气象保障、防灾减灾、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胡亚枫表示,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民用航天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跨越,特别是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已成功发射11颗卫星,目前有6颗在轨正常运行,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十二五”期间,国防科工局将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风云四号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等工程的组织实施。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说,在风云三号B星在轨测试和试运行期间,中国气象局积极利用风云三号B星观测资料,获取大量有关天气、气候、环境、灾情等信息。同时,风云三号B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气象卫星观测网,体现出中国对全球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贡献。目前,欧洲气象卫星组织等正在接收利用风云三号卫星资料,美国海洋大气局也与中国气象局正式签署协议,拟建设专线网络传输风云三号等卫星资料。
风云三号卫星是中国“十五”期间投资最大的民用航天工程项目,目前已发射A、B两颗星,B星功能得到极大拓展,具有卫星平台新,有效载荷多,综合观测能力强,星上大功率发射机、高灵敏度接受机多等特点,B星上搭载11个先进遥感仪器及99个光谱探测通道,其中有5个通道的分辨率达到250米。(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