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会保障提升“人伦自觉”
——访北京伦理学会副秘书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爱玲
新闻背景
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后又决定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以提高各国政府和公众对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今年5月15日是第18个“国际家庭日”,主题为:面对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
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易形成恶性循环
记者:古人云: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足以见得,家庭对于社会的意义。在第18个“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您如何看待“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这个主题?
赵爱玲:家庭贫困与社会排斥,是一对与社会不平等现象密切相关而又互不等同的范畴。“贫困”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家庭或个体拥有的资源的缺乏;另一方面则可以理解为家庭或个体平等享受公民权利或机会的缺乏。依据对“贫困”这一认识,人们总会把资源贫困——权利贫困——机会贫困——经济贫困——生活贫困——社会歧视或排斥作为一个整体链条进行分析。尤其是当贫困长期发生时,家庭和个体很难有机会摆脱贫困,这不仅会降低贫困主体对社会的认同度,而且容易导致社会歧视或排斥现象发生。
“社会排斥”,是一种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当今社会,社会排斥的最集中表现是劳动力市场的排斥和社会关系的排斥。能否有机会参与劳动力市场对于贫困主体能否进入社会具有重要影响。正如一个没有收入的人,很可能就是一个无法支付电话费的人,而这样的人不仅很难参与社会,而且很容易被一个社会所歧视或排斥。这既是世界各国贫富分化的重要原因,也是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进而形成恶性社会循环机制的重要表现。
要注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记者:面对当前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现象,应如何应对?
赵爱玲:解决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要着重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入手。首先是要健全相关机制,努力消除贫困主体的权利贫困现象,确保他们有权参与那些决定和影响他们自身及其家庭发展的公共事务。这是贫困和弱势群体改善自身地位和处境的根本。
其次要从关注和解决民生角度消除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排斥性政策。如我国在制定教育政策、配置教育资源时,应重点关注城乡差异,树立城乡教育整体发展的意识与价值观念,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等。
另外,还要注重在统筹和完善现代化社会保障事业中将精神保障作为特定的制度安排加以建设,这是衡量各级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支持实效性强弱的关键。加强精神保障制度建设,不仅是消除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现象的重要理念和决策基础,也有助于提升贫困家庭或个体创造未来和自我发展的信心与能力。
提升全社会“人伦自觉”
记者:“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既反映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会在伦理道德层面的缺失。在这方面,应该有何举措?
赵爱玲:不断唤醒和提升全社会的“人伦自觉”意识、建构和谐的人伦关系应成为回应和解决“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现象的重要手段。
“人伦自觉”最明显的标志是“恪守规则、文明有礼”。“人伦自觉”意识、和谐人伦关系,与一个社会的凝聚力大小、社会整合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为此,提升全社会“人伦自觉”意识和水平,有利于消除或减少贫困家庭或个体由于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而引发的社会仇视现象,增强社会认同和自觉遵守各种社会规范的意识和水平。
当前,提升全社会的“人伦自觉”意识,最关键的是使贫困家庭和个体具有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人伦”教育,不断强化贫困家庭和个体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归属感,提升他们的“自助能力”。只有充分调动起贫困家庭和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使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福利政策等与救助对象自身的努力形成强大“合力”,真正消除和减少家庭贫困和社会排斥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导向和影响机制。 (本报记者 赵 达)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