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解读南昌起义精神坐标:起义经三易其时终确定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12/2011 08:10:00   来源:解放军报

  坐落在英雄城繁华地段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当年名为江西大旅社。

  84年前,随着一声震撼世界的枪声响起,这座银灰色的建筑从此载入党史军史。

  5月10日,“红色足迹万里行”前方报道组来到这里,走近金戈铁马的历史烽烟,追寻人民军队的红色起点。

  -6万党员锐减至1万多人,在中国共产党生死抉择的危急关头——

  八一枪声震寰宇

  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巨石中伸出,紧扣汉阳造步枪的扳机。枪的上方,是一片象征中国革命新天地的蓝天白云……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序厅的雕塑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段历史。

  一幅九江“3·18”惨案照片,透射出大革命失败后的惨烈画面:1927年,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悍然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代替了光明。1927年3月尚有近6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几个月后锐减至1万多人。

  “要不要革命?”“如何坚持革命?”中国共产党到了生死抉择的危急关头。

  血的教训,让刚刚度过6岁生日的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为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毅然决定在南昌举行暴动。

  伫立在周恩来会见贺龙的巨幅油画前,耳边仿佛回响起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铿锵有力的声音——“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党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

  历史的车轮,挟带着变幻的风云,驶向一个伟大时刻——

  1927年8月1日2时,3发信号弹划破夜空,向驻扎在南昌城各处的起义军发出战斗号令。

  展览大厅里,声光电战斗示意同步投影沙盘,再现了当年壮烈的战斗情景:藩台衙门,南昌起义在此打响第一枪;天主教堂,南昌起义战斗在此打得最激烈;贡院,南昌起义在此打得最悲壮……

  经过4个小时激战,南昌城内的守军全部被肃清。

  当一轮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英雄的南昌城被映照得一片火红。一夜枪声,送来一个崭新的黎明。一夜枪声,开创一个崭新的纪元。

  -两万多名起义官兵,只有858人留下姓名——

  八一军旗血染成

  陈列馆里,有这样一面名录墙,深深刻进了记者的记忆——

  墙上,镌刻着858个名字,当年两万多名起义官兵,只有858人留下了姓名。新中国成立前,这858人中又有351人牺牲。在这些有名和无名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那么鲜活、那么年轻的生命。

  这858人中,被授予元帅军衔的有6人、授予大将军衔的有3人,担任过省、部级党政领导职务的有19人,包括后来成为著名记者、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范长江……

  这858人中,有一位姓名为“陈守礼”的共产党员。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部主任肖燕燕介绍,两万多名参加南昌起义的勇士中,陈守礼是当年惟一留下姓名的烈士。

  遥想84年前那一夜,多少“领系红领带,膀扎白毛巾”的人,传递着“河山统一”的口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冲上了战斗的前沿。

  追寻,循着当年作战路线追寻。站在一座座旧址前驻足凝望,侧耳倾听,凝固的历史,不朽的精神,依然沸腾。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长法剑明介绍,在随后的革命征程中,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许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牺牲了。为了把南昌起义参加者的名录整理出来,纪念馆的几代工作人员一直在努力征集史料,但征集工作难度很大。

  彭猗兰,当年参加南昌起义的31名女兵之一。去年,老人走完了近一个世纪的传奇人生,驾鹤西去。至此,目前知道姓名的858名南昌起义者已全部离开人世。

  法剑明说,名录墙上有名有姓的革命者将流芳千古,但无数为革命牺牲的无名英雄,同样值得我们深切缅怀。

  -近千万参观者走进纪念馆,追寻凝聚在军旗下的光荣与梦想——

  八一精神代代传

  5月的南昌,春和景明。

  纪念馆讲解员对记者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每年接待游客达22万人次。近50年来,先后有近千万参观者走进纪念馆。

  “没有革命先烈流血牺牲,哪来今天的幸福生活!”“重温那段火红的历史,让我深刻感受到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共和国。”纪念馆留言本上游客的一句句留言,表达着人们的追思与感悟。

  英雄城的人们正在八一精神的激励下,积极建设着自己的幸福家园。行走在南昌街头,八一公园、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碑、八一大道、八一大桥等有八一标志建筑随处可见。南昌市副市长刘家富说,八一起义为南昌留下了一张“英雄城”的名片,八一精神成为南昌人乃至全国军民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不仅留下了人民军队开创“星移斗换首义事,立业建功垂青史”的历史伟业,也昭示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打下的江山,国泰民安,欣欣向荣。

  84年前起义的枪声虽已远去,但八一精神却历久弥新。今天,从大江南北的演兵场,到风雪边关的哨卡;从抢险救灾斗争一线,到双拥共建活动现场,人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八一精神的接力和传承。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巩固的国防,一支强大的军队,始终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可靠保证!(本报南昌5月11日电)

  南昌起义为何三易其时

  “时钟、屏风、镜子,蕴藏着‘始终平静’的吉祥之意。但让主人始料不及的是,开张4年的大旅社,竟成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的风暴中心……”走进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原江西大旅社一楼喜庆礼堂,人们可以听到讲解员这样的解说。

  5月10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专家向本报记者介绍,南昌起义的时间最终定格在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是经过三易其时最终确定的。

  起义时间最早定在7月28日

  1927年7月24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在武汉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了在南昌起义的决定,并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人组成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和组织这次起义。

  当晚,周恩来乘船前往九江,并于25日凌晨在九江会议上宣布南昌起义时间为7月28日。

  第一次易时:

  准备不足,起义时间推迟两天

  当时在九江一带,我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主要有叶挺的第11军第24师、贺龙的第20军、蔡廷锴的第11军第10师、朱德的第3军军官教育团等,共计两万余兵力。

  当时,汪精卫又加紧在军队的“清共”活动。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谋长的共产党员叶剑英及时觉察了汪精卫等人的阴谋,紧急和叶挺、贺龙等人磋商,议定贺龙、叶挺迅速率部开赴南昌。

  7月25日至26日,贺龙、叶挺从九江先后乘火车到达南昌,指挥部分别设在宏道中学和心远中学。

  贺龙以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1师司令部的名义,将江西大旅社包租下来。27日,周恩来在这里召开前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考虑到部队行军匆忙,刚赶到南昌,如果马上起义,很多准备工作还来不及展开,会议决定将起义改在7月30日举行。

  第二次易时:

  受张国焘阻挠,起义时间延迟两天

  中共中央做出举行南昌起义的决定后,电告了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复电后,中央派张国焘前往南昌传达。

  7月29日,张国焘自九江连发两通密电致前敌委员会,说起义宜慎重,无论如何须等他到了南昌再做决定。 30日晨,张国焘赶到南昌,在前委扩大会议上极力反对起义。张国焘对张发奎仍心存幻想,主张一定要得到张发奎的同意才能举行起义,遭到周恩来等人的坚决反对。

  由于争论未果,31日上午再次开会,前敌委员会依然立场坚定。张国焘不得已,最后表示服从多数。

  会议决定在8月1日凌晨4时举行起义。

  第三次易时:

  因叛徒告密,起义提前两小时

  7月31日下午,被任命为起义总指挥的贺龙召开第20军军官会议,宣布了起义的决定。当晚,20军一名姓赵的副营长偷偷潜入了敌军五方面军的总指挥部,贺龙指挥部获悉后立即向前敌委员会报告。前敌委员会当即决定起义提前两小时举行。

  8月1日2时,随着3声信号枪响,起义军以“河山统一”为口令,领系红领巾,臂扎白毛巾,在马灯和手电筒上贴红十字,向南昌城内外的守敌发起猛攻。经过浴血奋战,天亮时,起义军占领了全城。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南昌城,震惊了海内外。

  8月1日这一天,因此意义非凡,成为人民军队的诞生日。(本报南昌5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