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解放军专家解读核化生应急部队装备清单(组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09/2011 09:31:00   来源:解放军报

解放军专家解读核化生应急部队装备清单(组图)

  美国斯特瑞克核化生侦察车

  美国核应急部队携带的机器人进入福岛核电站内部高污染区

  ●我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各种放射线中,但这些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有的放射线一张纸就可以挡住,有的放射线却可以轻松穿透30厘米厚的钢板;

  ●机器人也“怕”核辐射,放射线会很快杀死机器人的“神经”和“眼睛”;

  ●核防护装备远不是面具加防护服那么简单,100多人的核应急部队配备的装备居然装了7架飞机;

  ●目前最先进的核化生应急部队的装备也无法避免接近高能量放射区作业人员遭受辐射;

  ●核防护与化生防护有很大不同,迄今为止,人类与核辐射之间,仍然是一场不对称的较量……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战争的守方是人类,攻方是人类肉眼看不到的核放射线。

  “核”平时很安分,深藏不露,不动声色。但一旦抛头露面,把放射线刺向人类的时候,同样不露声色。

  人类首先想办法侦测并“看见”敌人、判断敌人的火力有多大,其次制造并拿起能最大限度抵御那些射线的盾牌,最后找个地方冲洗“伤口”、收集“弹片”……

  专家们把“侦、防、消”等一整套作战程序所需要的装备,统称为核防护装备。

  一度,低概率的核化生战争使核化生防护装备成为热兵器时代的“冷”装备。现在,这个装备“热”了起来。

  大地震造成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唤醒了人们对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以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爆炸的痛苦记忆,也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于“核”的恐惧。

  我们注意到如下几个新闻事实:

  作为“机器人大国”的日本,几乎无法找到可以在核污染环境作业的机器人;打着“核防护装备”幌子的各路商家及其产品热销网络,一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戴着防毒面具、身穿防辐射服的100多名美国核化生应急部队官兵抵达日本,和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装了7架飞机的装备……

  难道机器人也怕核辐射?核防护装备的防护效果到底如何?今天的科技成果多大程度被用于核防护装备?100多人的核应急部队配备的装备居然装了7架飞机,是不是太夸张了?核化生应急部队都配备了哪些专业装备?带着这些装备,是否就可以放心进入高能量污染区?

  带着这些问号,记者来到防化研究院请教相关专家。专家对核防护“常识”以及装备的细致解读,在拉直记者心中这些问号的同时,也在记者心中留下了一个个惊叹号:有些射线是防不住的,只能尽可能减轻辐射量;一旦被核沾染了,最好的办法是淋浴;最好也是最科学的核防护手段,是一句口诀:离它远点……

  这些惊叹号提醒世人:尽管人类防核辐射的经验和办法仍很有限,在与射线较量的征途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为了更好利用核这个地球上相对清洁环保的能源,人类值得为挡住射线哪怕多一毫米、在污染区哪怕多停留一秒钟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