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进去是餐厨垃圾,吐出来是有机肥料——在上海一些区域试点的生化垃圾处理机,只能是美好点缀,还是能在全市铺开?在昨天(21日)举行的市政协“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案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提出,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垃圾处理领域,将高新技术充分运用到垃圾处理中。
科研攻关垃圾生化处理
仁恒滨江园小区的垃圾中转站有两台与众不同的银白色“大箱子”,打开盖子,里面是搅拌轮和一堆褐色粉末状物质。这就是保证小区“餐厨垃圾不出大门”的自动生化处理设备。垃圾房周边,地面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异味。
据小区环卫工人介绍,只要将蛋壳、菜叶、瓜果皮、泔脚等餐厨垃圾扔进处理机,加入微生物菌群,就能将垃圾转化成褐色、无臭的有机肥。100千克餐厨垃圾,只会产生5千克有机肥,剩下全部变成水和蒸汽等无毒物质。
据市容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类似的生化处理设备全市约有200台,分布在不少试点小区和大型餐饮企业。最早的是在曹杨五村梅岭园,已经使用了十多年。但由于投入大等各种原因,各方推行的积极性并不大。
在仁恒滨江园,生化处理设备运行,光电费每月就要3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设备折旧、有机肥二次运输成本等。问题不仅在于经费,市容绿化局表示,目前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属于成熟技术,生化处理尚有一个属地化适应上海垃圾分类、加强管理选择性给料的过程。
对此,市政协委员汪亮表示,要将高新技术充分运用到垃圾处理中来,把这当成一种科研工作,致力于将该行业作为新兴产业推向科研前沿。同时要打开市场,吸引更多高新技术的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市政协委员林莉华建议,对小区生化处理系统的运营费进行政府补贴,加大对相关生产、运营企业的扶持力度。要使这种垃圾处理方式在居民小区健康成长,并推广到餐饮行业。
末端处理决定源头分类
本市目前主要提倡垃圾干、湿“两分法”,生化处理系统主要处理“湿垃圾”,剩下的“干垃圾”怎么办?
“以前已经形成的分类方式不能丢,尤其是有毒垃圾的分类投放。”市政协委员凤懋伦说,应对干垃圾进一步细分,强调“变废为宝”,加强废旧物资回收系统的重建。
光辉小区的“2+3”垃圾分类方式也是浦东新区的试点工作之一,垃圾中转站共有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五类垃圾桶。其他一些小区亦按照各自方式采用不同的细分法。委员们认为,分法不统一,不利于市民形成清晰的分类观念。
“垃圾分类应该让末端决定前端。”浦东新区副区长陆月星在汇报情况时说,以前垃圾在源头做好分类后,环卫工人一股脑又混到一起运走,原因是末端没有处理能力。“我们建议根据末端垃圾处置的方式和废旧回收的需求来细化垃圾分类方式,反向打通垃圾分类处理渠道,做到类别设定明晰统一,保证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一定进入资源回收通道,而进行填埋、焚烧的垃圾里不存在资源浪费。”
重建“玻璃瓶换糖”回收体系
“小时候经常拿着旧玻璃瓶换钱买糖吃,现在再也看不到这种情况了。”凤懋伦在会上如此感慨。多位政协委员表示,其实很早以前就有废旧物资回收的体系,现在社会进步,反而丢失了当初的勤俭传统。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扔垃圾图省事;另一方面也是废旧物资回收系统极度萎缩,市民没有了“垃圾卖钱”的渠道。
能否找回 “一只玻璃瓶换一颗糖的童年时光”?市政协委员骆新认为,除了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以外,还要注重运用激励措施,使市民“喜悦地接纳”垃圾分类回收理念。市政协委员李碧影也表示,政府应对做好垃圾分类的市民有所“激励”。比如,在大小超市设置各类电池回收箱和塑料瓶、罐、袋回收箱,定期由相关部门回收;凡往回收箱内投放相应的废弃物,可在超市刷卡积分,集到一定分值可在超市领取一定价值物品等,并定期由政府埋单。(记者 张骏 实习生 张静华)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