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治理挂上"国"字号 重金属治污试点方案锁定湘江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21/2011 09:16:00   来源:人民日报

治理挂上

  图为湘江流域七大重点整治区域示意图。湖南日报供图

  核心提示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这是迄今为止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方案》涉及湘江流域的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娄底、岳阳、永州8个市,提出了民生应急保障、工业污染源控制、历史遗留污染治理三大重点任务。经过治理,铅、汞、镉、铬、砷等重金属排放总量将在2008年基础上削减70%左右。

  “打造东方莱茵河”

  《方案》规划项目927个,总投资595亿元

  湘江全长969公里,在湖南境内773公里,被湖南人民称为“母亲河”。湖南省近80%、超过4000万的人口依江而居,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沿江而立。

  数据显示,2009年,湘江沿岸8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7.9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7.16%。

  但不可回避的是,湘江流域是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和重化工业密集区之一。

  数据显示,仅2007年,湘江流域排放工业废水就有5.67亿吨,生活污水11.19亿吨。

  重金属汞、镉、铅、砷等排放量十分突出,更是湘江的心腹之患。水质因重金属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鱼类等生物大幅减少,农田不能耕种,株洲镉污染、岳阳新墙河砷污染等多起污染事故爆发……

  对此,湖南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治理湘江的努力。从2007年开始,湖南省委、省政府不断采取行政手段关停造纸企业、非法矿企,时任省长的周强更是在2008年6月举行的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打造东方莱茵河”的湘江治理目标。

  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周强在湖南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上表示,在几十年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湘江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湖南加大了湘江综合治理力度,2007年启动的湘江全流域治理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方案》共筛选项目927个,总投资595亿元。”省发改委资源环境和项目前期工作处处长罗宏介绍说,具体而言,《方案》按照环境敏感程度和治理技术水平,合理安排项目实施时序,坚持分步实施。

  锁定七大重点区域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已成“积重难返”之势

  《方案》明确了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长沙七宝山、岳阳原桃林铅锌矿等七大重点治理区域。

  “之所以选择这些区域,是由于历史产业布局原因,这些区域都是湘江流域的几大主要工业污染源。”省发改委常务副主任袁乾培介绍说。

  在早期的湖南产业布局中,湘江上游的郴州主要是矿产原料供应地,而冶炼工业基本集中在株洲、衡阳等地。

  在铅、锌、锡、煤等矿产资源丰富的郴州三十六湾,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有上百家几乎没有任何环保设施的非法矿企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随意堆放的废石、废砂、废渣也经山洪冲刷流入河道,仅甘溪河(湘江二级支流)河床就抬高近10米,进一步加剧了污染。

  株洲市清水塘地区是国家“一五”、“二五”重点布局建设的重化工业区,聚集了规模以上的冶炼、化工、建材等企业152家。在湘江株洲段,个别污染集中区域因长时间受到污染排放侵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部分水田都已无法耕种。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就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问题,株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姜玉泉等3位全国人大代表专门约见环保部官员时表示,近年来株洲市下决心关停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或生产线,同时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摘掉了城市环境的“黑帽子”,也就是说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增量”已得到较好控制,不欠新账,但是“存量”消化难度太大。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已成“积重难返”之势。姜玉泉等人大代表更是直言:如果不把株洲市清水塘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好,“两型社会”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不仅湖南省的决策层,许多专家也都呼吁单凭一省之力难以“治标治本”,应该放在国家层面来筹划安排。

  治理期限2011—2015年

  力争成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典范

  2009年9月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北京主持召开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会议,成立了以国家发改委为组长单位,环境保护部、湖南省政府为副组长单位的《方案》编制领导小组,正式将湘江治理提升到国家层面统筹谋划。

  在此之前,湖南省政府成立了由发改委、环保、财政等多个部门为成员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导小组,统筹流域治理工作。之后,国家八部委专程来湘调研,院士专家论证会、国家部委协调会相继召开。

  如今,获批的《方案》规划治理期限为2011—2015年,力求通过5—10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重大问题,成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典范。

  《方案》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治理与发展并重”,以“保民生,控源头,还旧账”为主线,突出“保障民生安全、控制工业污染源、治理历史遗留污染”三大主要任务。

  湖南省发改委介绍,在治理的过程中,主要突出政府的监管职能,取缔关闭非法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强化环境监管,坚决打击偷排、直排或超标排放,建立污染在线监控管理体系。同时,推动上下游企业重组,优化产业布局,在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同时,加强技术改造升级和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实现资源型产业的战略转型。

  据悉,在《方案》尚未批复的情况下,湖南首批治理项目已于2010年9月经国家发改委同意启动,同年10月,又有22个重点项目获准同意启动,项目总投资30亿元。(记者 侯琳良 颜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