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曾有一个动人的比喻:对一个民族而言,文物是一棵“家门前的老松树”。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已经不断向文化遗产保护转型。2002年文物保护法的修订,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涵盖单体文物、历史地段、历史性城市的多层次保护体系。
2009年10月1日,文化部出台的《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其中认定对象中增加了传统乡土建筑等特殊类型。这意味着它们中的一批“幸运儿”会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了法律保护地位。
然而,如果那些保护性破坏不杜绝,这些“幸运儿”中的一部分可以预见的最终命运会怎样?更多无缘被认定的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又将以怎样的速度默默走向消亡?2007年4月启动、为时5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还在进行中,值此之际,本报开辟专栏,对我国传统建筑保护相关问题予以关注。
知道了“有什么”,还要知道我们所有的“是什么”。建议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调配资金,组织力量,尽快启动传统建筑遗产抢救记录行动。近日,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研究员张一兵对《法制日报》记者如是说。
此时,为期约5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前三年、第一阶段的野外普查工作已基本完成。有关方面的信息显示,随着此次普查工作的稳步推进,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80余万处。其中新发现60余万处,复查20余万处。
但多年来跑遍全国汉族地区城镇乡村,许多时候靠自费对传统建筑进行“抢救性记录”的张一兵深知,除了极少数由国家出资保护起来的“保护单位”之外,我国广袤土地上的传统建筑遗产,绝大部分都将在十年或二十年之内消失殆尽。
在他看来,假使能如他所提议,在国家文物局直接组织领导下进行这场“抢救记录”,将是在中国传统建筑迅速消失过程中采取的一次重大补救行动。
传统建筑的幸运与不幸
无论你是否享受到我国社会空前高速发展带来的成果,或许都会认可一个事实,那就是这种高速发展在很多情况下是以破坏我们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这一沉重代价,不仅为发展的可持续埋下隐患,也使“发展”大打折扣。
文化生态中,有一种连接中华民族过去与未来的文化载体,那就是与现当代建筑相对而言的传统建筑遗产。
在张一兵看来,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这批传统建筑遗产本是空前幸运的,但实际上它们又相当不幸。
所谓“幸运”,是因时至今日,我国大地上还极其幸运地保留着数以亿万计的传统建筑。它们是我国文化生态丰富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充满活力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之一。它们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
所谓“相当不幸”,是因为它碰上了一轮空前规模的基本建设高潮,碰上了所谓“旧城改造”、“农村城市化”、“商品房大开发”等等波及全国城乡的社会潮流,这使许多传统建筑遗产正面临灭顶之灾。
“滚滚巨轮,势不可挡!”谈到许多地方从未有过的“财富饥渴”,张一兵多次以这八个字慨叹。
“民间版”补救方案
张一兵深知自己及其同仁们没有力量、也不会去试图改变社会潮流,但他们坚信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对我们这个社会的今天和未来的巨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将它们以文字、数据和影像的方式保留下来,像司马迁保留阿房宫一样。”张一兵说。
无力“回天”,重在补救。这也是张一兵多年辛劳奔波甚至自费做“抢救性记录”的原因。张一兵曾打比方说:那些已被破坏、消失了的古建筑,就像已经被打碎的盘子,我们已经无从知道它的原貌,但还有很多这样的盘子马上又要被打碎。“趁着它们还没被打碎,尽自己所能,赶紧先把它们记录下来。我们没有能力让它不被打碎。”
亲身参与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张一兵认为,这次普查记录了大部分现存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线索,这是保留这笔文化遗产的一项基础工作,可谓成绩巨大。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仅仅大概知道了我们“有什么”还不够,从了解和维护文化生态的层面讲,还应该知道我们所有的“是什么”。而“线索”远远不能回答“是什么”这个问题。
张一兵希望由国家文物局出面采取抢救记录行动。在他一份暂拟名为《风雨故园行动——传统建筑遗产抢救性记录行动方案》中,记者看到,按照该方案,抢救性记录的对象主要包括1949年以前建造的永久性建筑物,具有清代中期以前的历史风貌者,晚清以后但具有地方特色者,经实地调查确认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者,以及1949年以后有较高历史价值且未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者。
整个行动大致分为前期准备、田野调查和室内整理三个阶段,总共用时约3年。方案建议国家文物局组成专门办公室,经费由财政保障。
方案关于行动的工作内容、工作总量、人力的组织配备、设备、培训、经费、成果等问题均有较为详尽的计划与说明。如工作内容包括摄像、照相、测绘、背景调查。每个记录点需完成平均10分钟的摄像,200张照片,10张包括建筑背景、全景、结构细部、装饰细部的测绘图纸,1000字的包括历史背景、维修记录等的背景调查。
记者看到,依照方案,抢救记录行动最终将形成原始资料数据库,其中包括约300万分钟录像、6000万张照片、300万张图纸、3亿文字。
张一兵的设想能否真的被采纳?我们唯有默默地祝愿。本报记者韩乐悟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