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江苏省紧急成立监测点 盯紧从天而落的微尘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17/2011 16:24:00   来源:南京日报

  监测仪器像重型机关枪一样把“枪口”高高地指向天空,贪婪地吸吮着空气;盛满蒸馏水的容器大张着口,不放过每一粒从天而落的微尘;高温1000℃的“马弗炉(一种加热设备)”翘首以盼,时刻准备“吞吃”从沿海城市远道送来的新鲜蔬菜……这几天,省疾控中心15楼天台,有一群“白大褂”分外忙碌。这里是我省紧急成立的“日本核电站放射性泄漏卫生应急监测点”,因为日本核泄漏物质可能飘散至我国沿海,监测人员已把往常3个月一次的核物质监测改为每日一检。

  专用仪器“拦截”空气固体颗粒

  据介绍,虽然日本地震灾区距江苏较远,但放射性尖埃会飘浮很远,为预防万一,我省已根据放射性物质释放速度、气象条件和其他因素,对连云港、南通、盐城、南京四地的空气、蔬菜和饮水放射性污染水平进行监测。

  记者昨在省疾控中心楼顶天台的“应急监测点”看到,一台像重型机关枪一样的机器南向架设着,“枪口”高高地指向天空,两条电线把“机关枪”与一个煤气表一样的仪器相连接。

  该中心放射防护所副所长张乙眉说,这是用来做空气放射性物质检测的“大流量采样器”,“枪口”吸取空气,“煤气表”记录流量,“枪管”内装有内置滤膜,可将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拦截”下来,送去检测。为保证取样准确,通过滤膜的空气流量至少要达到10立方米。“取完10立方米的流量需要多少时间,这要看天气情况,花上8个小时也有可能。”

  检测蔬菜来自沿海3市

  在天台北端,监测人员放置了两个直径1米左右的铁质容器,看起来像两个大脸盆。“盆”里盛着浅浅的一捧水,刚好能盖过盆底。“这是医用蒸馏水。”研究人员陈群说,“用来监测空气中的‘落下灰’。”记者定睛一看,果然盆底有一些沉积物,有一些甚至呈现浅绿色。据介绍,两个“盆”盛满水后至少要在此放置24小时,待“落下灰”收集完毕后,用专用设备把水蒸干,剩余物质送去化验。“光蒸干就要花1—2个小时,实验室检测也要几个小时。因此做这一项实验,大约需两天一夜。”陈群说。

  另一项重点检测的物质是蔬菜。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6天后,江苏监测人员就在南京草场门的青菜中检测到事故所排放的放射性核素碘-131。

  据悉,目前该监测点工作人员已前往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地取样,他们的目标是地里种植的新鲜蔬菜。“露天的大叶子菜最好,如青菜、白菜等。”陈群介绍说,大叶蔬菜接触空气面积大,检测效果好。一次检测需要蔬菜20公斤左右,检测过程也很复杂,要先用“马弗炉”将蔬菜碳化成灰,将可能存在的放射性物质“浓缩”,仅这个过程就需要几天时间;然后和蒸过的“落下灰”一样,进入实验室检测。

  连续监测5天,未发现异常

  记者了解到,为掌握日本核电站泄漏事件对江苏的影响,省疾控中心日前已紧急制定了《应对日本核电站放射性泄漏卫生应急监测方案》,部署监测全省海岸线周边地区落下灰、气溶胶、蔬菜和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核素,目前已将监测从原先的每3个月一次改为每24小时监测一次。

  省疾控中心不仅在自家楼顶设立了监测点,还根据放射性物质释放速度、气象条件和其他因素,指导我省沿海相关市、县(市、区)疾控中心监测一次落下灰中的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惰性气体污染水平等。3月12日以来已连续进行了5天监测,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异常影响。

  专家说,我省疾控中心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是全国最早的45个核试验环境监测点之一,从1964年开始连续承担监测任务达30年之久,经验十分丰富。不仅如此,江苏省还建有国内仅有的2支国家级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之一,防范措施周密,市民不必恐慌。(记者 查金忠 通讯员 冯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