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万商华府售楼处。本报记者 庄庆鸿摄
谁会想到,看似公益的“环境评估”,也能够成为房地产开发商获利的工具!
“2008年年底,房地产商主动做环评,要求政府退地,而今环评仍然没有通过,开发商却已经急忙动工、开盘。这样的反差,不能不让我们质疑,房地产商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浙江省义乌市市民陈建(化名)说。
中国青年报记者日前赴义乌,调查一份《环境影响报告书》背后的利益链。
政府为环评“买单”,开发商因环评得利
2008年4月,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在该市365便民服务中心,成功主持拍卖了位于城西街道的1-30地块。
但到了2009年6月,该地块非但没有动工兴建,义乌市政府还收到了“退地、赔偿损失”的要求。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切都由一份吊诡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引发。
以2.78亿元拍下这块地、又要退地的,是义乌市华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统公司”)。
原来,在2008年年底,华统公司委托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对1-30号地块做了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根据这份环评报告,该地块可吸入颗粒物、夜间噪声、二氧化硫及硫化氢等污染物浓度超标,周边存在印染厂等“二、三类工业企业”。而二类工业企业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有一定的干扰和污染,三类工业企业有严重干扰和污染。
华统公司把这份环评报告提交给了义乌市环保局。根据这份报告,环保局认为“项目选址不符合环保要求”,作出了“不予行政许可决定”。这意味着该地块不能用于住宅项目。
于是,看似华统公司与卖地的政府都进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在采访中,华统公司否认提出过“退地”要求,而政府部门证实,华统公司曾提出过退地或换地,还有赔偿要求。
“选地是去现场看过,当时没想那么多,没看出来。”华统公司董事长朱俭勇解释说,拍卖时对此不知情。
“我们之前做的楼盘,只和制袜厂隔一条路,交付后因为制袜厂鼓风机噪声大,遭到住户投诉,我们也很烦。按规定是要提前做环评的,但是以前比较宽松,经常是房盖好做好环评就可以,我到这地方一看,就提前做环评,之后就和政府交涉。”朱俭勇说。
2009年11月27日,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作出决定,区域环境整治工作由环保局和城西街道配合落实,确保环境指标符合项目开发要求;同意适当调整布局,项目南侧用地红线北退42米。
这红线北退的面积,共计11300多平方米,计划用于绿化,而这部分的土地出让金,将由政府买单。即布局调整后,项目出让金从2.78亿元减为2.37亿元,“万商华府”项目少出了4000多万元。
为何不让企业整改,而是后退42米、退还4000多万元土地出让金?
义乌市建设局住宅与房地产业管理科科长楼棋樟解答说:“因为短时间内企业整改要达标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政府就让出一部分土地作为隔离带,加上绿化带。”
“这42米也是由环评单位论证的,环评单位提出和工业区最低要拉开100米距离,目前最近的一家工业企业距离小区是50米左右,加上已有的部分道路距离,就是接近50米。”义乌市环保局审批科朱科长介绍。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