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福建泉州湾万吨自燃货轮救援完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27/2011 22:4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泉州1月27日电 (林永传 郭斌 王苏贞)27日,在福建泉州湾发生货仓自燃的大连籍“昌远68”轮救援行动取得圆满成功。“昌远68”轮于晚上7时许被成功拖到泉州后渚港煤码头进行靠泊抢卸作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先期准备,货仓被打开,货仓中的煤成功卸到码头。

  精心准备 确保救援行动万无一失

  上午8时30分,泉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再次召集救助、引航、港口、边防、消防、安监等部门召开“昌远68”轮货煤自燃事故抢险第二次协调会。

  与会人员经过协商后一致认为实施船舶进港靠泊抢卸作业方案更有利于抢险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尽快消除危险源。各领域的专家分别从不同专业角度就“昌远68”轮进港靠泊抢卸方案的步骤、环节以及细节问题进行了研讨,最终确定抢险方案。

  进港靠泊抢卸方案按以下步骤实施:1、弃链。船员登上事故货轮后,人工弃链,即割断锚链,同时系好缆绳,做好拖轮拖带准备。2、拖带。专业救助船“东海救113”担任拖带作业的主拖,另有3艘港作拖轮一同拖带事故货船。3、引航。引航主引“东海救113”,另一名副引在事故货船上,将事故货船从泉州湾口引进后渚码头。4、靠泊。进港后,货船没有动力无法转向,只能左靠码头。5、开舱。事故货船进港靠泊后,由船员开启第三货仓舱盖,“东海救113”水枪持续对事故货船进行喷淋。6、抢卸。开启货仓舱盖后,由两台吊机同时开动,进行抢卸。

  多部门密切协助 顺利完成救援行动

  中午13时,锚链通过气割设备成功割断。由于货船没有电力,无法开动绞缆机,船员依靠人工系缆,将事故货船与“东海救113”、以及其他3艘拖轮系固。引航员登上轮,做好引航准备。

  13时22分“东海救113”尝试带缆,当所有缆绳带妥后,开始启拖。

  拖带船队以“东海救113”为主拖,“泉港拖01”在货船船尾控制航向,“新港拖01”在货船右船头拖带,“新港拖02”作为机动拖轮进行协助。整个拖带船队前后长达500多米,左右宽约45米。而泉州湾航道宽100米。这样一个巨型船队进入后渚作业区需要密切配合,没有高超的技术和精确的计算就无法顺利进港。

  由于从泉州湾口到后渚作业码头相距约12海里,部分航段水深较浅,需要乘潮进港。参与救援行动的泉州港引航站站长朱吾星介绍说“必须利用今天的最高潮,准时通过大坠门,时间点要准确到分钟。”

  为了确保船队顺利进港,海事部门提前发布航行警告,对航行水域进行交通管制,“昌远68”进港前后禁止其它船舶占用航道。此外,泉州海事局还派出2艘海巡艇分别从石湖、后渚港出发,清理航道。

  泉州消防部门4辆消防车从下午开始就在码头待命,市搜救中心的防污染设备也已到位。港区边防所也从16时30分对作业区进行了警戒。

  16时20分许,拖带船队通过大坠门临时航道。

  晚上18时,拖带船队进入码头前沿水域。由于货船无法调头,只能左靠码头。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在多艘拖轮的协助下,“昌远68”轮于19时顺利靠上泉州后渚港煤码头。

  “昌远68”轮虽已顺利靠岸,但救援人员却不敢有丝毫大意,他们一边准备着救援的下一步工作,一边设立隔离带,禁止无关人员靠近,记者站在码头边,可以看到从船上冒出淡淡的青烟,虽然站在上风口,且离船有较大的一段距离,但还是能很明显的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随后,船员按方案要求,接通岸上电力设备,以开启货舱舱门。“东海救113”轮上的两门水炮持续对事故货船进行喷淋,已降低货仓温度,将危险降至最低。

  随着事故货船成功接通岸上电源,现场总指挥下令打开第三货仓。20时10分,发生自燃的第三货舱开启了第一块舱盖,一股烟柱霎时涌出,弥散在货舱上方,消防水枪立即对准舱室加强喷淋。10分钟后,第三货舱的烟雾渐渐变小,船员缓缓地将整个舱盖打开。

  随后,岸上的吊机启动,巨大的抓斗伸入第三货舱,抓起了第一抓斗煤炭。5分钟后,第一货舱舱门也已开启。2台吊机同时开工,抢卸货船上的12000多吨煤炭。

  港务专家称,每个抓斗一次可以抓起10吨煤炭,整个卸载过程大概需要24个小时。

  记者采访完准备离开时已是晚上9点,但整个后渚杂货码头仍旧灯火通明,吊机的轰鸣声、铲车的铲煤声、运煤火车的鸣笛声此起彼伏。忙碌了一整天的搜救人员、海事工作人员、消防官兵、港口工人、船员、边防民警终于松了一口气。经过4天4夜的连续奋战,整个救援行动终于取得圆满成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