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新闻观察:今年西藏“两会”流行“名词解释”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14/2011 00:0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拉萨1月13日电 题:今年西藏“两会”流行“名词解释”

  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

  到目前为止,201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政协会议(简称“两会”)所要提交的主要报告已全部面世。与往年不同,今年这些报告无一例外地全部附加了“名词解释”,或叫“注释”,或叫“用语说明”。

  这应该是第一次,因为西藏2010年和之前的类似会议上,还没有看到名词解释的影子。2010年3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他提交给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了7个注释,包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三网”融合、“物联网”、“森林碳汇”等,此举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受到舆论褒奖。

  根据目前披露的报道,在近期中国各地次第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名词解释蔚然成风。本月8日开始,西藏自治区政协、人大会议相继开幕。先后出现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高法报告、检察院报告中,总计出现78个名词解释。

  这些名词解释大致可分为三类:政治简化语,诸如“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这是2010年1月召开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专业术语,诸如“一江三河”地区,是指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冲积平原地区;解释语,如“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其注释则起到了解释这种机制内涵的作用。

  “附加注释,是委员们的要求,大家希望改进文风、会风”,负责起草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的西藏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黎德勇表示,之所以加注,一是随着一些新政策、新思路出台,涌现了一些新词汇;二是便于听者把握确切含义;三是使报告简洁明了。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席韩书力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对此予以赞赏,“增加注释,使报告更显人性化”。

  管中窥豹,知微见著。从最早的闭门开会,到后来的媒体广泛介入,再到2009年邀请尼泊尔、印度媒体采访西藏“两会”,再到撰写让代表委员看得懂、人性化的报告,西藏的“两会”遵循了中国“两会”的基本脉络——开放。

  当然,也有分析人士从这些名词解释中透视出未来5年西藏的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对很多新名词、新概念进行了注释,它们的出现本身不仅仅是文化现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进步象征。”中国银监会西藏监管局局长扶明高说,这些新名词、新现象进入官方文件,将来也必将进入民众生活,影响每一个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现在对这些新生事物的名词解释,就是对未来生活的提前注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