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十一五”是中国民族地区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22/2010 16:44: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22日电 (郭金超 张蔚然)受国务院委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22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时表示,“十一五”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他表示,几年来,国家通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一贯方针,重点在政策、资金、体制机制上采取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他指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近几年取得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一五”以来,民族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9年,民族8省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619亿元,年均增长13.1%,占全国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五年间,国家投资1670多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公路、水运、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十五”期间的2.2倍。到2009年底,民族地区公路总里程达到88万公里,新建铁路里程达到1万公里以上。2006年以来,中央用于民族地区的水利建设投资251亿元,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

  ——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已由2005年的19:42:39调整为2009年的15:46:39,农牧业比重明显下降,工业比重显著上升,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民族地区所有县(市、区、县)。2006年以来,中央投入专项资金150多亿元,改善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支持民族地区全面建立了农村最低保障制度,5个自治区享受低保的群众达330万人。民族8省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001年的3076.8万人下降到2009年的1452万人。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听广播看电视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局部生态明显改善。全国生态建设规划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绝大多数在民族地区。“十一五”规划确定的22个限制开发区域,19个在民族地区。同时继续在民族地区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等,使局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