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双语教育”助力新疆伽师少数民族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15/2010 15:31:33   来源: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马晓叶):“我叫吐逊阿依,维语是我们自己的语言,在学习维语的同时学别的语言(汉语),长大了有用。长大以后我想开一家公司,当董事长。” 

  这是11岁的维吾尔族女孩吐逊阿依,她居住在新疆南部喀什地区的伽师县,美丽的大眼睛里装满了自信。吐逊阿依是新疆伽师双语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汉语说得流利而标准。她一年中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到父母开餐馆的地方--江苏常州去。那里有很多汉族好朋友,通过聊天交流,可以分享他们不同的生活。

  与吐逊阿依不同,今年38岁的艾山江瓦以提没有在双语学校上过学。他上学的时候,新疆没有普及双语教育,普通中小学使用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6种语言进行教学,所以他只会说本民族语言,不会汉语。

  上世纪九十年代,艾山江瓦以提从喀什艺术学校舞蹈专业毕业后,在伽师县文工团工作,出色的舞蹈表演才能让他有机会到中国各地演出。在外地演出中,他得到观众掌声和同行赞誉的同时,烦恼也随之而来。因为他只会讲维吾尔语,不会说汉语,无法和观众进行互动,也无法和内地的同行们就舞蹈艺术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回到新疆后,艾山江瓦以提开始主动学习汉语。同时,他决定让自己的孩子上双语学校。他说,家里已成为孩子们练习的阵地,每天吃饭的时候,一家四口都尝试着用汉语交流:“我的女儿在双语学校上学,她学习比较好。我也很高兴,她参加歌唱比赛,成绩非常好,我很满意。现在我的女儿是我的老师,我下班之后,她每天教我说一句话。”

  艾山江瓦以提居住的伽师县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南部,这里90%以上的居民都是少数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生活中的维语使用普及而实用。随着时代发展,交通便捷、与外界沟通增多,有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人像艾山江瓦以提一样,除了母语,还迫切希望掌握汉语等通用语,以便能够更加自如地与本地以外的人交流。

  为了满足当地少数民族人群的这种需要,2004年,新疆在全区推广的双语教育为他们提供了基本的教育支持。

  2007年成立的新疆伽师双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占了80%以上,这些学生不仅来自伽师县城,也包括周边的农村。校长蔡秀梅女士表示,现在学校的课程完全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置安排。她说:“学校课程设置既有维语课也有汉语课。对少数民族孩子来说,他们的第一语言就是维语,所以在家里他们有语言环境了。而在学校,我们给孩子们创造了大量学普通话的环境,这个效果非常好。”

  双语互动不仅在学校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当地民众在生活当中也越来越迫切地发现掌握“双语”的需要。就业、发展、交流……无论是大巴扎里做生意还是出租车里的简单沟通,双语互动已经越来越普遍。对于政府来说,双语教育也不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阶段,而是延展到整个社会当中。

  伽师县副县长高峥嵘女士说,目前伽师已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乃至成人教育一整套完善、科学的“双语教育”体系。她说:“每个村我们开设有农民夜校,乡镇这一级我们开设了乡镇农民科技文化学校,县一级我们有党校。这些培训体系是非常健全的,主要就是对(毕业的)学生、农民、干部职工负责技能培训和汉语培训。”

  双语学习并不仅仅指少数民族学汉语,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汉族工作人员,掌握“双语”也是必须的。如今既掌握民族语言、又能说汉语通用语的“民汉兼通”的人才已经成为新疆包括伽师等各地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同时,政府部门也正在对在职公职人员进行分批语言培训,采取了多种多样、灵活有效的方法。

  伽师地处“丝绸之路”古道上,古往今来,这条“丝绸之路”商贾往来、贸易频繁,多文化、多民族间的交往密切而活跃。今天的伽师依然魅力不减,区域间的交流、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都离不开多语种的掌握和运用。

  许多新疆人,不论少数民族还是汉族,怀揣着美好未来,他们在努力学习汉语、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当地许多少数民族群众认为,学习汉语等通用语有利于开展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发展本地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滕星说,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掌握多种民族语言,更有利于培养优秀人才:“少数民族的年轻一代通过汉语教学,提高他们的汉语语言水平,能够比较愉快地融入到现代化社会,分享现代化社会的成果,享有现代化社会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国家公民意识。另外,通过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学习,保留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