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上海将在全国先行先试新核贫机制 面临三大考验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04/2010 15:01:00   来源:新民晚报

  “十二五”期间须破解的帮困新课题:如何帮助那些因大病重病、子女就学或突发事件造成的“支出型贫困”家庭?

  上海将在全国先行先试新核贫机制

  近年来在城市经济高速运行中,出现了一批因大病重病、子女就学或各种突发事件等造成的新的城市贫困人群。政府帮困机制如何跟上?记者昨天(3日)下午从市民政局获悉,民政部和上海市政府此前已签署合作协议,“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在全国先行先试“新型核贫机制”,对因“刚性支出”过大造成的贫困家庭,将改变以往单一的以“收入”为核定标准的做法,探索以“支出”为导向且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新型核贫帮困机制。

  与低保并行

  1993年本市开始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标准为每人每月450元;借助“就业收入豁免”“救助渐退”等配套政策,本市城镇低保人数已从2003年峰值时的53万降到了目前约36万。

  不过近年有一些收入高于低保线的居民因种种不可预测的“刚性支出”而变成新贫一族,若论“收入”,他们可能是中低收入群体,无法纳入低保体系接受社会救助,仅能作为临时救助、慈善救助或社区综合帮扶对象。

  “新的核贫机制把‘刚性支出’作为救助标准,这意味着城市新贫困人群将进入政府救助视野。”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负责人陈跃斌介绍,要强调的是新型核贫机制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与“低保制度”并行不悖。

  三大题待解

  新型核贫机制要成为较完善的公共政策,有3大问题需要突破。首先是“如何发现”。出现“支出型贫困”个体,如何快知、快报、快助?是对“新机制”救助效率的一大考验。

  其次是“评估体系”。假如市民因大病重病致贫,那么哪些必用药在救助范围内需要明确。陈跃斌说,评估体系要评估的是哪些支出算“刚性”的,如何折算;相对收入,支出的可变性更大,这对评估的操作性要求不低。

  第三是“核查系统”。目前本市建立的居民家庭收入比对系统,在低保申请、经适房申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类似比对系统需提供配套核查。

  看来要根本缓解“收入型贫困”或“支出型贫困”,仍需政府在就业、保险、救助和慈善方面“四环联动”,靠叠加效应共同托起保障的“底”。(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