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访案件中涉法案超过八成,检察官联络员走进社区主动接案
◎一边是有问题要解决而上访,一边是检察院案源缺乏。要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民行部门的检察官走进社区,走近市民去主动化解矛盾。
◎今年1月15日,中山市二区院将民行联络站制度推广到辖区全部共9个镇,在每个镇聘联络员2名,联络员总数达40人。一年半过去了,中山市二区院已受理各类民事、行政申诉案件84件,其中63件来自已设联络站的小榄镇。
◎“法律常识不够”成为联络员反映的最主要困难。虽然检察院已经给联络员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但毕竟时间有限,对一些年龄较大的联络员来说,全面掌握法律知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近,某些地方为了维稳借力“安元鼎”之类的黑保安公司,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滋生了新的矛盾,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的难题,避免“安元鼎”、“跳楼秀”之类的极端做法,广东正在酝酿一项新的政策,试图化解这一矛盾———近日,有15个人从中山市第二市区人民检察院(下称“中山市二区院”)检察长潘雪亮手中接过了“民行联络员”的聘书。“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社区联络站制度”也由两个试点社区推向了中山市二区院所辖的9个镇。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与解决上访有什么关系?如何将“上访”、“闹访”引入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轨道?
检察院有权解决涉法上访案
当前,“上访”与“维稳”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一对“矛盾”。据有关部门统计,上访案件中,八成以上是涉法案件,其中又有大量涉及民商法的裁判和执行案件。
执行难,一直是司法系统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执行难”造成的“上访”、“闹访”,往往成为维稳要处理的重大事件。
按照我国的法律,这一问题应由法院来协调、解决。但实际上,由法院来协调又有很多窘境。“我本身就不认同法律的判决,他来协调,我心里自然会抵触。”不满法院判罚的邓某告诉笔者。
矛盾该如何解决?一个具有公信力和法律权威的、有耐心的“第三方”呼之欲出。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张健告诉笔者,国家法律和制度赋予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以及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职能,检察院的民行部门可以发挥其抗诉监督、息诉和解的职能。检察院对解决涉法上访案件具有制度赋予的、天然的优势。
“但是,我们原来不知道检察院能解决这些问题。”中山市小榄镇永宁社区人民调解员梁志红说。
对此,张健解释,由于检察院没有派驻机构,加之宣传力度不够,所以“触角”很难伸到镇区等基层,导致检察院的这一职能难以体现,检察院民行部门也面临案源缺乏的困境。
联络站受理五大投诉
一边是问题解决不了而上访,一边是检察院案源缺乏。“要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民行部门的检察官走进社区,走近市民去主动化解矛盾。”张健说。
为此,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民行处提出了建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社区联络站制度”的设想,并在中山开辟了“试验田”。这一制度,不设机构、不占编制、不用办公室,利用目前全省已经建好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办事大厅或者居委会的场地,由其中合适的干部担任“民行联络员”。
去年2月27日,中山市小榄镇的永宁社区和东区成为最早的“试验田”。小榄镇是中山市北部的工业重镇,其中永宁社区辖区人口近7万,企业2100多家,经济纠纷尤其多,每年发生的民间纠纷调解案件达1000多件。所以,当检察机关把想法和永宁社区居委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袁伟南谈起的时候,袁伟南立即表示赞同。
从此,“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等五大投诉被列为“民行联络站制度”必须受理的工作范围。中山市二区院还制定了《民行检察联络员工作指引》。按照要求,各镇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如遇群众有以上方面的投诉,应将材料转至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处理,由设在中心的民事行政检察联络员报送中山市二区院办理。
市民主动测试是不是作秀
“是不是作秀啊?这是当初不少网民和市民的第一反应。”中山市人民检察院民行科科长田洪告诉笔者,就连很多领导一开始也这样问。
“当时还真有人主动前来检测这个制度。”田洪回忆说。中山市永宁社区的谭元培就是第一个“考官”。去年5月,谭元培拿了自己的3宗法律纠纷案件来“考”社区联络员,结果全解决了。“说实话,这还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有很多十几年都解决不了的案子,通过民行联络站转到了检察院的手里后都解决了,这让我这个老司法都佩服。”中山市南头镇司法局的一名干部说。
今年1月15日,中山市二区院将这一制度推广到了南头镇,增聘社区联络员24名;不久前,又将此制度推广到辖区全部共9个镇,在每个镇聘社区联络员2名,社区联络员总数达40人。
一年半时间过去了,中山市二区院已受理各类民事、行政申诉案件84件,其中63件来自已设联络站的小榄镇。
检察官缺人手联络员懂法少
“我们希望能将检察机关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将民行联络站推向全省。”张健说,“但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民行部门编制不足。”
“中山市二区院民行科去年只有3人,今年扩充至5人,但人力依旧不足。”中山市二区院检察长潘雪亮告诉笔者,社区联络员发现了案件,但是解决矛盾还是靠民行部门的检察官,而检察官编制太少。
潘雪亮说,基层的矛盾化解很费精力,“去年一年,民行科的3个检察官忙得团团转,常常下社区,经常加班,但这不是长久之计,编制的问题还是要解决才行。”
除此之外,“法律常识不够”也成为联络员反映的最主要困难。小榄镇竹源社区的联络员梁坤林告诉笔者,越来越多的人拿着涉法案件找到联络员,“如果我们不能先从法律角度分析一下,总觉得他们没有那么相信我们。”虽然检察院已经给联络员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但毕竟时间有限,而且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联络员来说,全面掌握法律知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山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庆告诉笔者,中山的探索还将继续。下一步,他们将把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然后推广到全市。 记者赵杨通讯员李蓓林俊杰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