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17日,美国新奥尔良。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千万亿次计算机“天河一号”从美国对手“美洲虎”里夺走了全球超级计算机的冠军头衔。颁发证书的现场,掌声响起,当中有中国人,也有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
2010年秋天,中国高铁跑出了时速416.6公里。
11月初,“嫦娥二号”传回“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标志着“嫦娥二号”工程任务圆满成功,中国人千年的登月梦想又近了一步。
面向一片深蓝的国土,“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把五星红旗插在南海下3795米。《纽约时报》刊文:与将飞行员送往外太空一样,深潜器探索海底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由诗境变实景,中国人有理由不再妄自菲薄,有理由接受来自五湖四海的掌声,但更有理由,保持清醒和冷静。
中国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由大变强了么?中国国企、中小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了么?中国经济和科技“两张皮”的状况根本扭转了么?
诚实地说,没有。
“双顺差的本质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的直接反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说,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就只能进口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很低。
国家863计划“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钱德沛表示,尽管中国超级计算机性能指标居于领先行列,但处理器、系统软件、算法等核心关键技术跟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为“天河一号”鼓掌的外国人清楚地知道,即便是在安装了国防科大自主研发的“中国芯”“飞腾-1000”后,“天河一号”仍有七分之六的CPU来自美国。
更紧迫的是,中国多数企业远远没有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国外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国有企业只有带头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有所作为,才能赢得市场的主动权。
“苹果公司iPod、iPhone、iPad等创新产品是多个团队合作完成的。”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教授比尔·费希尔认为,这种团体性创新应成为中国企业的着力点。
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呼吁,创业板两个延伸:向平行延伸——更积极地吸引大量高新科技企业上市;向草根延伸——真正融资困难的是现金流还不显著、不稳定的草根企业。
自主创新,在国家层面还有一个“科研软环境”的问题。
刚刚结束的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众多院士专家再次炮轰种种“潜规则”,呼唤良好的科研环境。
两名中国学者施一公和饶毅在科学杂志上撰文说: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速度增长,但由于研究经费分配中存在许多问题,减缓了中国创新的步伐。
发展的道路上,应理性地对待掌声,冷静地看到差距,被赞誉冲昏头脑、看不到不足比不足本身更可怕。
有一天,人们买高新产品第一个冲进脑海的是中国品牌;企业自发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搞创新;研发人员能很快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变成产品;科学家不为世俗所困,为人类的长远福祉“仰望天空”,国人当为自己的民族鼓掌。(余晓洁 白旭)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