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中国治淮60年:“水口袋”正在成为“米粮仓”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24/2010 17:46:00   来源:新华网

  记者从23日召开的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上获悉,经过60年的淮河治理,如今淮河的年供水能力已达823亿立方米,年均灌溉面积增加到1亿亩。通过防洪除涝灌等治理工程累计增粮超过6000亿公斤。淮河流域正在从昔日的水患频发的“水口袋”日益转变成为“米粮仓”。

  据了解,新中国治淮60年,淮河流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流域防洪保安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淮河干流上游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中下游重要防洪保护区和重要城市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此外,流域初步建成蓄、引、提、调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设计年供水能力达到823亿立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倍。建成了水库塘坝灌区、河湖灌区、机电井灌区、引黄灌区四大灌溉体系,设计灌溉面积达1.7亿亩,年均灌溉面积从1500万亩增加到1亿亩。粮食产量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大幅增加。其中,防洪工程累计减淹面积48337万亩;流域除涝和灌溉累计增加粮食达到6341亿公斤。

  据了解,根据新一轮治淮精神,淮河流域各省份在治淮骨干工程陆续完工的基础上,又相继开始实施新一轮以淮河通畅和粮食增产为主要任务的治淮战役。淮河流域的安徽省就提出今年将推进以治淮新三项工程即行蓄洪区调整、淮河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淮干一般堤防加固为主要内容、以解决沿淮淮北群众安居与发展为目标的新一轮治淮工作。其中以淮河重点平原洼地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治淮新工程将着力提升淮河流域平原低洼地的防涝抗灾能力,促进淮河流域的粮食生产能力。

  安徽省水利部门的负责人介绍,淮河“两头翘中间洼”,以安徽省为主的2600多万亩肥沃低洼土地,平均3-4年就要发生一次涝灾,一般一次灾害就长达2-3个月。低洼地“关门淹”现象致使淮河流域大面积土地农业生产波动很大,遇到中小灾害,粮食生产即会明显减产。实施平原低洼地治理后,将把沿淮淮北洼地除涝标准提高到5年一遇以上,把沿淮大面积洼地由“水口袋”变成“米粮仓”。

  水利和农业专家的调研和测算,如果国家和沿淮省市的相关治理工程全部启动,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以淮河低洼地治理为重点的新一轮治淮工程将可实现年平均减淹耕地400万亩,改善耕地2200万亩,年平均增产粮食50亿公斤的目标。(记者蔡敏、杨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