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正以一种平和方式表达对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强烈期盼——制作一张标注暴力拆迁事件发生地的电子地图。
上线不到两周,这张“血房地图”已经拥有近4万人次的访问量。点击地图上的电子标识,人们就能追踪每起事件的简要情况和最新进展。
网民“血房地图”于10月8日在新浪微博上线,于9日凌晨正式发布了同名的电子地图,之后不断更新。截至21日凌晨,地图共收录暴力拆迁事件50余起,微博“粉丝”超过250个。
作为主要发起人,35岁的“血房地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暴力拆迁一直深受媒体和公众关注,但是没能对它形成遏制,一个个事件很容易就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所以,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关注,并且努力找到对其形成遏制的可能性。”
他说,“血房”这个名字是和网友在讨论中形成的。发起者们还为地图的绘制明确了几项原则,包括“上榜标准:经媒体公开报道有暴力拆迁事实。下榜标准:经媒体报道,事件完美解决,被拆户获道歉。或媒体公开声称相关报道有误。暂不接受公民直接报案”。
人们注意到,这并非中国民众第一次利用互联网行使舆论监督的职能,对热点问题表达自己的声音。此前,包括“天价烟”、“躲猫猫”在内的诸多网络调查、网络反腐案例催生的网络问责已让很多网民感受到自由表达的威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20日在第三届北京人权论坛期间指出,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4.2亿,公民自由表达言论的渠道得到拓展,互联网成为中国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共地方官员对记者说,来自网民的舆论监督日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血房地图”带来的不仅仅是压力,还应该引起地方政府对自己执行“惠民政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审视,中央和群众都期待我们在民生问题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面对各方关注,“血房地图”说:“我并没有想通过这个地图向政府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我只是相信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中,公民应当有所担当。”
分析人士认为,“血房地图”折射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民众的尊严意识、参与社会生活的意愿得到加强,同时社会更加多元和开放,更加呼唤法治,而拆迁纠纷正成为中国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一个比较突出的挑战。
2001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首次写进了“五年规划”,本月18日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中共领导人在此次全会公报中继续重申这一原则,并提出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健指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城镇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矛盾,中国正在且仍将长期处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协调好城市化和对居民权利的保护需要从机制上探索解决之道。
常健认为,中国公民的私有财产在法律上目前受到空前力度的保护。对于拆迁规划的决策,必须透明、民主,留给公民充分考虑和讨论的时间。他说:“在冲突管理中,我们主张让媒体、社会组织等在表达诉求、交流利益、调解谈判过程中更多发挥第三方的作用。”
他说,这有助于避免矛盾的堆积和激化,避免网络传播“拍砖”一边倒的倾向。政府和司法部门需要做好行政、司法裁决等工作。经验证明,80%的矛盾都会得到有效化解。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成铭说,各地暴力拆迁事件频发,还与无法可依的现状有很大程度的关系。
2007年中国颁布实施《物权法》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由于与该法的有关规定不一致,同年停止执行,新的“拆迁条例”目前仍在修改中。
杨成铭指出,在缺少全国行之有效的法律情况下,拆迁者有一定的自主权,拆迁标准,安置条件,声音表达都不一致,不规范不统一就会造成乱象丛生。
他说:“拆迁条例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础和必须要有的杠杆。在拆迁中应该克服简单粗暴,对于确实不予配合的民众,要尊重他们的选择。”
目前,进入“血房地图”的事件还无一下榜。对于已经宣称解决的暴力拆迁事件,网络参与者表达了谨慎的态度:这需要时间来检验。“血房地图”说:“我们希望下榜的事件越来越多。”(记者 刘景洋、赵颖、冯国栋)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