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官员发帖解读统计数据“打架”:我不怕被拍砖(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17/2010 10:24:00   来源:重庆晨报

  首席记者罗伟摄(图片来源:重庆晨报)

  人们从未如此关注统计数据。房价、人均收入、GDP、CPI等统计数据的每一次公布,都牵动人心。近一年多来,因为种种原因,统计数据面临普遍质疑,连带的,统计工作者也成了调笑的对象。对此,(重庆)市统计局副总经济师、综合处处长郑子彬坐不住了,用一篇题为《呼唤理性的统计数据消费者》的博文做出了回应(见昨日晨报07版)。

  昨日下午,郑子彬应邀来到本报热线,通过晨报企业QQ,与网友就统计数据可信度等作了1个小时的在线交流。

  方法不一导致“打架”

  统计数据“打架”,是最近这一两年来,网友们频频向政府部门发难的依据。比如,全国各省市的GDP总量,却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总量要高出一大截。还比如,同样是说一个时期的房价,A部门的数据却与B部门的数据大相径庭。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大家统计方法和口径的不一致。

  网友问起房价数据

  工资收入、房价这两个数据问题,被一位国家统计局的官员形容为“统计部门心中的痛”。昨天的交流中,有网友也问到这个问题。

  郑子彬说,统计部门实际上是没有统计房价的,统计的只是房屋的销售额与销售面积,是在不考虑其他外在因素条件下的一个平均数。如果说老百姓拿着这个数据去买房,就如同拿着CPI指数去买鸡蛋,是没有意义的。

  人物印象

  并非不懂为官要低调

  宅爹平时爱读书偷菜

  “我不怕被‘拍砖’。我是在跟大家探讨、交流,并不想把观点强加给谁。”

  ———市统计局副总经济师、综合处处长郑子彬

  “管他的哟,我反正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了。”前日下午,市统计局副总经济师、综合处处长郑子彬在接受完本报专访后,乐呵呵地给自己泡了杯茶。

  一个官员站出来,公开回应公众对其所从事领域的质疑,郑子彬如果不是全国第一个,也是重庆第一个。昨日中午,记者又来到郑子彬办公室,他正上网翻看网友评论。“这一上午,接到的电话都是对我的支持。”并非不懂得为官之道要低调,但郑子彬说:“我做这些,一不争权,二不夺利,只想做点实事。”

  之前还是有些顾虑

  郑子彬今年快45岁了,是一个标准的北方汉子。随性、豪爽,敢说敢言,是他的同事和朋友,也是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郑子彬15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曾考虑过在报道中不提及他所在的单位、官职等,仅以经济学者的身份出现,“不是怕对我自己有什么影响,是害怕有人借题发挥,给单位造成不利。”

  他之前在网上发博文,之后接受晨报采访的事,都没有征得过主管上司的同意。“后来一想,名字都见报了,网友要‘人肉搜索’也很容易,领导要找我更是易如反掌。”几经思考,郑子彬同意在新闻报道中写单位和职务。

  接到的电话全是支持

  “嘿嘿,还真是意外,接到的电话都是支持我的。”因为本报报道,昨日上午,郑子彬的手机、座机就没安静过。来电话的人,除了他的朋友,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统计系统的官员。更让他意外的是,表示支持的人还有单位领导,“老郑在博客中说得很好,统计数据遭受的质疑,确实到了需要有人站出来正面解释、分析的时候了。”

  “宅爹”喜欢读书偷菜

  郑子彬在天津出生、北京生活11年。2003年,他离开待遇优厚的中国建设银行资金清算中心,作为引进人才到市统计局工作。

  上初中的女儿,给他取了别名———宅爹。假日里,除了陪家人看电影、逛书店,郑子彬基本宅在家中看书、阅读和分析各种统计数据。稍显时髦的,就是上网偷菜。“我种菜、偷菜的积极性很高。”郑子彬说。(记者 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