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际动态>  正文

日本2013年启动强制性碳交易 覆盖工商业排放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14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陆振华

  第五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日本已计划在2013年4月启动强制性碳排放交易机制,将大型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和商业楼宇囊括其中。

  日本环境省(即环境部)8月31日流传出的一项官方提议草案透露了上述消息。该草案并未就更多交易机制的细节做出定论,但在上周已提交环境省专家委员会,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日本政府先前承诺在今年底联合国气候谈判坎昆会议前完成碳限额与交易(Cap-and-Trade)机制方案。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对路透社说:“环境省希望能在年底前向议会提交这个(包含碳交易)的气候法案并得以通过。如此我们将做好国内准备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起到作用。”

  但是此项由日本环境省推动的碳市场方案可能前路多艰。咨询公司彭博新能源财经驻东京的碳市场分析师中村勇吾(Yugo Nakamura)在电话中对本报表示,并不看好日本政府能够如期进行碳交易。

  “Cap-and-Trade现在并不被工业界欢迎,首相菅直人也没有表现出强力的推动意愿。且碳交易需在日本的气候立法经过国会批准后才能进行。”中村说。

  不过日本设计碳市场的新意在于,日本与韩国正在计划进行未来碳市场的对接。

  日韩碳市场的对接可能会给中国带来压力。9月10日,在由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政府主办,兴业银行(601166,股吧)承办的首届全球低碳金融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在会上表示,发改委正在推动碳排放交易工作,将就《自愿减排管理办法》征求各方意见,并于近期出台这一政策。发改委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支持东部人均GDP高于1万美元且地方政府有意愿的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

  日碳市场覆盖工、商业排放源

  日本环境省此项提议勾勒的碳交易机制的初步框架称,交易机制(Emission Trading Scheme,ETS)将分两阶段,先后在2013和2016两个财年展开。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副总裁黄杰夫对本报解释说,参照欧盟碳交易的EU-ETS机制,日本的两阶段计划也是便于将限排行业分批放进碳市场。

  根据本报获得的权威碳市场咨询机构对此提议的分析,日本将有三种选择来设置排放限额:一是对所有排放源设置绝对的排放限额;另两种是基于能效的排放限额(energy efficiency-based limits),其中之一是对所有受限行业进行设置,之二是只选择对电力行业设限。

  不愿公开姓名的碳市场分析人士对本报称,日本政府选择后两种的可能性较大。

  WWF气候变化政策专家杨富强也认同上述判断。他也解释说,基于能效的排放限额与中国基于能源强度的减排并不相同:在《京都议定书》下,日本需要绝对减排。基于能效来设置排放限额,将可能与产品挂钩;例如为每吨钢、每吨水泥设置排放限额。

  他认为,“日本减排曲线与GDP无关,二氧化碳排放需呈下降态势。而中国的情况是GDP上升的情况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上升速度,(在排放峰值前)使之平缓上升。”

  中村勇吾接受本报采访时补充说,日本碳限额与交易计划覆盖对象与美国和欧盟不同。美欧只把工业限排对象纳入,而日本将工业和商业排放源一同涵盖。

  中村举例说,2008年日本工业排放温室气体4.19亿吨,商业(包括大型建筑物和写字楼)排放也达到2.35亿吨。

  环境省提议还说,允许使用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的减排额,在国内进行碳抵消(Offset)。“贸易暴露的公司”(trade exposed firms)也将以一些形式得到补偿。

  黄杰夫对本报说,所谓对“贸易暴露的公司”进行补偿,即是日本国内的企业(比如钢铁公司)因排放受限而增加成本,如果其与没有施行Cap-and-Trade国家的公司产生竞争,日本政府就进行补偿。

  温室气体排放设限和强制性碳交易机制,的确遭到日本国内一些排放大户的反对。日本国内的电力、钢铁等企业已经表态说,给碳排放设限将影响企业发展。因为这些企业要与没有受到相同排放限制的中国和印度企业竞争。

  也有不少细节没有在提议中得到明确:排放限额的设置与分配,国内与国际碳市场的对接,以及如何将电力企业囊括进来等。

  日气候法案左右碳交易

  同美国一样,日本国会也在今年早些时候试图制定内容详尽的气候法案来兑现其国际承诺。日本的气候法案即包括建立碳限额与交易机制。

  日本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即承诺, 到202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要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国际社会对日本的此项承诺多做正面评价。

  但是随着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Hatoyama Yukio)于今年6月辞职,气候法案的制定失去了来自政府的推动力。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气候法案也已在利益集团的抵制中遭到搁置。

  现任首相菅直人(Naoto Kan)目前正陷于民主党党魁选举战中。目前未有明确消息表明,菅直人是否会在今年底重提气候立法。

  “我认为明年通过气候立法的可能性较大。”彭博中村勇吾说,即便不出现首相更替这样的政治不确定性,气候法案的命运也交给了政治角力;鸠山对气候立法的极力推动态度,还没有出现在菅直人身上。

  虽然自去年8月底民主党占据日本众议院绝对多数席位,但是中村说,“日本现在更看重经济复苏难题。”由于日本目前看淡国际气候谈判,日本应对气候变化更多的从“多边”走向“双边”。

  8月早些时候,日本宣布支持清洁技术公司开发减排项目,获得的减排额可以在国内使用。同时,日本拟向中国等亚洲九国出口先进低碳技术和设备,同时换取技术接受国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权。

  另外,日本经济产业省8月30日还建议从2011年4月起对化石燃料行业增税,以帮助应对全球变暖。政府对进口的每公升石油征收税2040日元(24.17美元),对每吨液化天然气征税1080日元,还对每吨煤炭征税700日元。

   日韩碳市场对接实为碳抵消

  日本政府今年5月称,计划与韩国就碳交易机制交换信息。本报4月已报道,第9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韩国也在谋划碳限额交易市场,并已将基准排放设定为6亿吨;预计到2012年韩国将占世界碳排放市场的11.8%。

  黄杰夫对本报透露说,日本和韩国已经就两国的碳市场对接问题进行过政府间的磋商。“鉴于日本是比韩国更大的经济体,日本的基准排放线可能是数十亿吨。”

  彭博的中村勇吾说,由于日、韩碳市场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目前无法预估两国在对接后的碳市场规模。

  中村勇吾表示,由于日本自身减排成本较大、无法独自完成减排承诺,势必借助双边合作以求通过碳抵消来完成部分减排目标。

  WWF杨富强也表示认同说,当美国承诺17%的减排目标时,日本也仅跟随承诺15%。后鸠山政府承诺了25%,要完成目标存在较大难度。

  由于在目前25%的目标中,日本对于源自国内减排和国外购买的份额含糊其辞,所以遭到发展中国家的批评。“如果日本通过市场机制购买大部分减排额,那么就失去了意义。”

  杨富强也预测说,日本将来也有可能与印度或者东南亚的碳市场实现对接。如此以来,一方面可能削弱了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另一方面可能产生孤立中国的情况发生。

  黄杰夫说,日本放出碳市场的积极信号,将会对周边国家(的碳交易政策)产生影响,客观上可能给中国造成一定压力。

  不过杨富强解释说,日本的碳市场会针对国外来购买减排额,中国未来的碳市场主要针对国内,用最低的成本进行减排。“中国的减排额便宜,日本也不会放弃。”

  坎昆会议前,不少国家和地区也跟上步伐释放积极信号。

  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8月31日也宣布不久将启动碳交易的市场化机制试点,并对工业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印度已将Gujarat和Tamil Nadu两个受工业污染较大的地区列入先期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