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国救灾实力有多强?
西南五省大旱、玉树地震、多省洪灾、舟曲泥石流……2010年,在刚刚过去的8个月里,中国经历了太多不幸和苦难。据国土资源部的《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10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9553起,是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
“多难兴邦”,两年前的汶川地震之后,温家宝总理曾经在北川中学的黑板上写下这4个大字——这也是对国人极大地鼓舞。
中国,有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两年过去了,这个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准备好了吗?
“中国目前的抗灾能力,从时间轴来看,呈现出明显的橄榄形——在灾难发生后的紧急救援时刻,表现得很突出;但在灾前的预防和灾后的重建,能力相对弱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邓国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如是说。
预防,从5000万到50亿
“1990年-2008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约300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约9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在2010年5月7日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周洪建给出了以上数据。
他在一幅中国地图上标注:在东北,“显著变暖,极端高温频繁”;在华北,“降水明显减少”;在长江流域,“中下游降水增多,洪涝频繁,上游降水减少,干旱加重”;在东南沿海及华南地区,“台风和咸潮灾害加重”;在西北,“明显变暖,冰川后退”;在青藏高原,“雪线上升”;在西南地区,“降水增加,但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
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主任周平根的地图中,这7大区域更是被细化成了约20万个点,分布在他那1640张以县为单位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上。在这1640个县里,有1000多个县已经完成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但真正做得好的不多”。
就在舟曲泥石流发生前一周,国土资源系统的专家在重庆探讨,“中国自然灾害的风险究竟有多大?”
“我们不能总是强调人定胜天,我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在中国,我们评估后给出的数据是,在预防上,我们没有把握说零伤亡,我们的最低风险仍然有300人。这就意味着,即使按照发达国家的水平加大投入,我们每年仍然有300人左右无法避免因地质灾害死亡的命运。现在,除去特殊状况,中国平均每年因地质灾害死亡的人数约为七八百人。”周平根说。
《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表示,灾前的预防,是整个防灾减灾系统的重中之重。防患于未然,才能事半功倍。
但周平根认为,国家在地质灾害防治上的投入还远远不足。
在2008年以前,中央政府每年在地质灾害治理上的投入是5000万元,但汶川地震后让国家对自然灾害的防治更加重视。周平根介绍,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了8亿治理经费,2010年投入了14亿, “2011年,我们要争取50亿以上的投入用于地质灾害的防治,我们准备把这个写入‘十二五’规划中。”
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主要包括三部分。周平根解释,“一是采取工程治理现有的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二是搬迁一些重灾区;三是加强非工程措施,主要是用来发动群众群测群防,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灾害的专业监测,以及宣传防灾减灾的必备知识。”
对于重灾区的搬迁,周平根称,现在约有1万个重灾点需要搬迁,涉及人数为100万人左右,“如果每年花20个亿搬迁20万人,5年可以搬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