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80、90后”武警战士:舟曲救灾的生力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5/2010 13:3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舟曲8月15日电 题:“80、90后”武警战士:舟曲救灾的生力军

  作者 廖振华 吴才森

  在这次舟曲救援队伍中,武警交通六支队的生力军大多是“80、90后”官兵,他们无惧无畏,智勇救人,冲锋上一线,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充分展现出新一代军人的优秀本色。

  人物之一:中队长杨烁

  杨烁,山东平邑人,1982年9月出生,现任武警交通第六支队八中队中队长。

  8月8日,接到上级领导指示后,他立即组织中队24名战士,带上紧急救援物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灾区。下午18时,部队赶到舟曲县城。他带领20余名战士,带上工具展开救援工作。

  救援过程中,杨烁从始至终把握全局,一面指挥所有战士充分发挥能力,一面自己带头跳入泥潭、抬尸体,一直战斗到深夜救援工作无法继续进展。还来不及休息上几分钟,新的任务便传达下来,他立即赶赴县城入口处接运交通部卫星通讯设备,当时已是深夜2点,战士们经过一天的战斗,刚刚熟睡,杨烁队长不忍心叫醒战士,自己带上还未入睡的5名战士,打着手电筒,在泥石废墟中一点点摸索,把通讯设备运送至指挥所。

  当工作结束时,天已微亮,来不及休息,杨烁队长又带领着战士冲向前线,开始抢修道路。

  6天来,杨烁睡眠不足10小时,没有吃上一顿饱饭,从始至终都战斗在最前线。

  人物之二:上士张学峰

  张学峰,1981年10月出生,2000年12入伍,八中队战士。

  8月8日, 张学峰随部队赶赴灾区后,全力投入到营救任务中。

  当晚,他和战友们四处搜寻生命迹象,一夜未眠,亲手挽救了38名幸存者的生命.9日,他又被分到保障队,主要运送救灾急需物资.他肩背帐篷和设备,山上山下往返五六趟,几近虚脱,来不及好好歇息,到晚上又上了抢通一线。中队长叫他休息,但他说:"我不能停下来,看到灾区这个场面,我就想多尽点力!"

  12日上午,在三眼峪抢险现场,挖掘机正在清理厚厚的淤泥,张学峰和战友们合力转移石头和木料。他们身上、脸上贴着泥巴,背上的汗水浸湿了迷彩服。

  人物之三:业余报道员马清臣

  马清臣,河南信阳人,1986年12月出生,2004年考入武警武汉指挥学院,2008年被分配至武警交通第六支队工作。

  接到命令后,马清臣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救援工作,连续奋战48小时。

  8月8日晚,突然一个村民跑过来焦急地说他家房子下面有人。听到消息后,马清臣迅速带领8名战士,冲向那所倒塌的房屋,当时县城被淤泥淹没,水电设施均供应不全,路上几乎全是半腿高的淤泥,战士们几次陷入泥坑,几乎是爬着赶到现场。在到达现场后所有人立即投入救援工作中,经近一小时不间断地挖掘救援,终于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来。

  在救援过程中,马清臣不仅需要参与救援工作,还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整个战斗过程。“一心两用”的他多次因脚底不稳而摔倒。双手都是伤口,身上多处擦伤,从到达救援现场至今,他始终奋战在救援一线,疏散灾民,转移物资解救被困人员,报道救援现场画面。

  人物之四:下士张文武

  张文武,湖南邵阳人,1988年出生。2006年12月入伍,现为六中队副班长。

  到达灾区后,张文武担任中队第三突击小组组长,9日在受领上级下达的舟曲县大广场、新华书店间区域清理淤泥任务过程中,他每天带领小组战斗在淤泥和废墟中,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国道清理淤泥的现场,每天都战斗至深夜。在每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张文武都是第一个跳下水沟 ,第一个挑起淤泥,最后一个放下工具,3天下来清理淤泥30余方,从水中捞出木头十余根。

  10日,在接到上级命令,协助其他部队联合搜救人员,在三眼峪沟这一段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张文武带领突击小组,在泥石废墟中挖掘出5具遗体,并将遗体运送至隔离区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