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人民日报:把握全球治理态势 增强全球治理观念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11/2010 06:28:00   来源:人民日报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问题的凸显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呼唤进一步完善全球治理。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把握全球治理态势,增强全球治理观念,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世界眼光、培育战略思维、有效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治理是全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举措

  20世纪后期以来,经济全球化蓬勃兴起,逐渐成为关系世界经济全局的重大现象。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国际分工和市场经济基础上发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并把活力、效率和机会传导、扩展到世界各国;另一方面,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并把无序、风险和危机也传导、扩散到世界各国。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协调和调节,以使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加公正、合理、有序、有效。然而,现实的矛盾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势与全球经济调节的弱势并存,这一矛盾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更加凸显出来。2010年6月29日,联合国发布的报告《2010年世界经济与社会概览:重探全球发展之路》指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显示了金融市场运作的体制性失效,同时,粮食、燃料、气候等多重危机接踵而至,“暴露出全球治理机制在应对这些挑战方面存在的弱点”。

  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生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及各种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出路不能是“去全球化”、逆全球化趋势而动,也不能仅仅靠各国政府各行其是地采取政策措施,而应当是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合作应对是正确抉择。”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通过举行各种国际会议、国际磋商、国际论坛来商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问题。这种商讨虽然直接动因在于寻求走出危机、复苏经济的应急、短期对策,但也越来越注重从更深层次、更长远角度探讨改革和完善国际经济体系、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体制机制。于是,全球治理和各种相关提法——“全球治理体系”、“全球治理结构”、“全球经济治理”、“全球环境治理”等,越来越从学者的话语变成各国领导人以及官员的用语和政府的政策主张。

  开放的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一般来讲,全球治理主要包括如下基本内容:一是全球治理目标。全球经济治理的根本目标应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二是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和实效性原则,改革、健全和完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现有组织机构,形成一个更有利于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全球治理体系。三是全球治理主体。全球治理主体主要包括各个国家的政府和政府机构、联合国等政府间国际组织、达沃斯论坛等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公民社会团体等。就世界经济主体国家而言,全球经济治理应该由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以平等身份参与治理过程并享有相应的代表性、发言权、决策权。四是全球治理领域。一方面,目前的全球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也主要是全球经济治理,包括全球经济失衡、世界经济贫富两极分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公共债务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全球贸易体制、全球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规则、跨国企业监管等全球性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也涉及气候环境变化、人口粮食危机、能源资源问题、公共卫生安全、减贫援助问题、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核扩散问题、恐怖主义等其他众多全球性问题。五是全球治理方式。全球治理所采取的基本方式应当是协商合作、尊重差异。全球经济治理需要各国通过协商合作,共同解决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各种难题。应坚持民主原则,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照顾和体现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坚持尊重差异,考虑各国不同国情,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不同做法;坚持倡导合作,鼓励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解决面对的难题。六是全球治理机制。全球经济治理离不开合适的机制安排。世界经济发展使现有的一些机制难以充分反映国际社会诉求、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扩大代表性。应在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针对不同问题开展治理。各种治理机制可以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平等协商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有关国际标准和规范,推广相关经验和有效做法,促进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形成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架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发展是在同世界紧密联系、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实现的。一方面,在经贸往来上,我国通过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的国际流动等,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另一方面,在体制机制框架上,我国通过参加全球的、区域的、双边的组织、论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提出主张。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参与着全球治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性矛盾、问题和危机彰显全球治理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实力地位的提高,我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既是客观必然,又恰逢其时。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提出和采取全球治理尤其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张和行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欢迎。这标志着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当然,由于实力、地位和利益不同,各国对全球治理的理解还存在差异。我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扩大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

  各级领导干部应切实增强全球治理观念

  把增强全球治理观念作为树立世界眼光、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党历来要求领导干部拓宽视野,善于观察世界大势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2003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都要多学一些世界经济的基本知识,多了解一些国际市场的基本情况。这是我们在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做好经济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领导干部树立世界眼光、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拓展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包括诸多方面,而在全球治理和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态势面前,增强全球治理观念无疑应该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领导干部增强全球治理观念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方式来实现:通过学习经济学(包括世界经济)、政治学(包括国际政治)、管理学和领导科学等学科中关于治理、全球治理的内容,从学理知识方面增强全球治理观念;通过研读党和国家文件、领导人讲话中关于全球治理的阐述,从方针政策方面增强全球治理观念;通过在领导活动、治理行为中探索和总结,从工作实践方面增强全球治理观念;等等。

  把增强全球治理观念作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治理主要是领导者的职责和行为。《荀子·君道》说:“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今天,从事治理的领导者是宽泛的,不仅包括各级党政领导者,也包括企业领导者、社团组织领导者等。同样,领导者从事的治理活动、治理行为也是宽泛的,不仅包括国家和政府治理,也包括省市县等地方治理以及部门治理、企业治理、社会组织治理等。而且,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的大背景下,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活动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具有全球治理的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始终注意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是外部的、别人的事情,而是越来越影响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也不仅仅是国内的、自己的事,而是越来越具有世界的意义。正如胡锦涛同志今年6月27日在多伦多20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生态文明、文化产业、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些调整和转变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把增强全球治理观念作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重视。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张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