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新华每日电讯:谁多余?大城市应包容低端劳动者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8/04/2010 10:10: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城市不是高楼大厦拼凑的积木,而是一个由人组成的有机体。一个能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恰恰是能够包容各层次劳动者的城市,是一个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以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城市

  今年5月至7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就合理调控人口规模展开调研,调研报告称4年来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量逐年加大,共增加151.8万人。对此,调研组建议完善低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出机制,淘汰一批低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吸附大量流动人口的小企业小门店等实行强制退出机制,提高各类市场的开业门槛标准。(8月3日《新京报》)

  流动人口增加会带来诸如资源紧张、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压力加剧等问题,合理调控人口规模几乎是所有大城市的管理者共同面对的难题。只不过,有关专家此次拿“低端劳动者”开刀,实在有些“不厚道”。

  北京不只是精英们的北京,这个城市今日的繁荣离不开每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劳动者,包括在某些人看来很“低端”的岗位上的劳动者。他们或许卑微,但正是这样的卑微成就了北京的高端。在城市发展史上,几乎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都是“既允许富人散步,又允许穷人乞讨”的。如果一个城市不能给低端劳动者适度的生存空间,其结果很可能落入底层人们大面积失业和高收入者生活成本提高的“双输”局面。

  然而,类似的“限制”流动人口、社会底层人士的“馊主意”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05年,某位北京市政协委员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地抛出“外地人素质比较低,给社会治安带来不安定因素”的论调,提议建立“外地人进京准入制度”;后来,又有首都经贸大学人口研究所周浩博士提议,“可提高生活必需的消费水平,使一批人无法在北京生活”,当时遭到网友痛批……实在不明白,是因为这些专家学者们不食人间烟火、过于理想化,还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很“高端”、看不到底层民生之多艰?

  城市不是高楼大厦拼凑的积木,而是一个由人组成的有机体。一个能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恰恰是能够包容各层次的劳动者的城市,是一个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以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城市。一味地片面强调以流动人口为主的低端劳动者对城市生活的负面影响,对他们的贡献只字不提,甚至想尽办法“排挤”他们,无疑是一种不可理喻的“洁癖”。

  就在专家们建议“排挤”低端劳动者的同时,笔者还注意到另一条新闻:新近发布的《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北京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的目标,届时北京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将达到42%。作为辅助政策,高层次人才在京津冀地区今后可自由落户,并在子女入学、社保等方面享受当地市民同等待遇。(8月3日《新京报》)两相对照,不同层次的劳动者在这个城市的待遇有着云泥之别,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势利和功利。

  其实,对于合理调控人口规模,此前也不乏一些理智之声。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剑就指出,北京在人口控制方面的措施必须符合3项原则:一是符合社会公正;二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三是有利于推动中国整体现代化。很显然,清除低端劳动者,既不符合社会公正,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自然的优胜劣汰,只能制造虚假的“高端城市”“精英城市”的幻象。但其实,在这种幻象之下,在全国其他不少地方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以北京、上海等为首的超大城市越是光鲜亮丽、越是超现代,越会吸引“围城”之外的众生“扎堆”而来,而这是即使动用强大行政手段恐怕也难以阻止的(姑且不说“动用强大行政手段”有无可能)。而且吊诡的是,这与提议者“控制流动人口规模”的初衷显然是南辕北辙。

  观照中国现实,在城市化尚不充分的前提下,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二、三线城市,必须承认收入差距存在的现实,基于经济状况的劳动分工和阶层分化也是不可回避的。正如《城记》作者王军所言,城市管理者“不能拿弱势群体开刀”,相反,我们应该有更多惠及低收入阶层的公共政策,特别是对这些人提供相对低价的公共服务。另外,如果人家能在北京生活得比别的地方幸福,你何苦赶人家走呢?都是中国人,北京多了一个幸福的人,全国其他地方就少了一个不幸福的人。至于资源紧张的问题,既然来北京谋生的是全国各地的人,那就应该改换思维,站在全国全局的角度调配资源,解决问题。(易艳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