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央行难改维稳基调,金融巨头发布强劲业绩报告,多重因素令环球股市节节攀升 尤霏霏 制图
8月份伊始,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迎来新一轮的议息高潮。周二,澳大利亚央行将率先拉开这轮议息的大幕;紧接着,英国和欧洲央行将在周四公布利率决策。而日本和美国则将在10日公布议息结果。
考虑到近期各国陆续公布的有所降温的增长数据和指标,市场人士和分析师普遍预计,美欧日央行将继续强调保持宽松的政策环境,以确保经济复苏持续推进,避免落入通缩困境。短期内,股市可能因为央行确认宽松政策受到鼓舞。
澳大利亚拉开议息大幕
当地时间3日,澳大利亚央行将发布利率决策,从而拉开8月份全球议息的大幕。目前的普遍预期是,央行将继续按兵不动。
根据海外机构对数十位分析师的调查,所有受访者都预计,澳大利亚央行会在3日的会后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4.5%不变。这也将是该国连续第三个月维持利率不变。
澳大利亚是极少数得以避开本轮衰退的发达经济体,也正因如此,该国央行在去年10月初率先恢复了加息,迄今已加息六次。不过,随着过去一段时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增大,澳大利亚央行已连续多个月持观望态度。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的分析师詹姆斯表示,澳大利亚目前的通胀处于正常水平,央行暂时不需要动利率,而且未来几个月也都可以按兵不动。野村国际则认为,央行可能将再次加息的时机推迟到11月份,以观察10月份公布的三季度CPI数据。
第二季度,澳大利亚CPI环比上涨0.6%,低于预期的1.0%;而同比涨幅则为3.1%,同样不及市场预期的3.4%。二季度澳大利亚的通胀水平也创下三年来最低水平。分析人士表示,对经济相当倚重周边市场的澳大利亚来说,这两天中国发布的制造业数据可能也是促使央行持观望立场的因素之一。
美联储高官暗示政策转向
最新发布的中国PMI降至17个月新低,尽管专家认为这主要反映中国经济在经历一季度过快增长后增速出现平稳回落,未来的经济增速仍将渐趋稳定,但当这样的标题新闻出现在各大国际媒体之后,投资人和决策者难免会稍有顾虑。
同样的难题也出现在美国。上周五,美国发布的二季度GDP初值仅为2.4%,不仅远低于前一季度的3.7%,也不及市场最悲观的预期。而且,上周五商务部的数据还显示,占经济近七成的消费开支低迷,这对于已经经历了企业补库存最强劲阶段的美国经济来说堪称噩耗。
在数据发布当天,美联储今年的投票委员之一——圣路易斯分区银行总裁布拉德就表示,目前美国经济增长潜力慢于两到三年前的水平。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上周末更表示,目前美国经济复苏放缓的情况感觉“形同衰退”,如果房价下跌,美国经济可能真的会再次陷入经济增速放缓的境地。
对于下周二就要公布议息决定的美联储来说,最新的GDP报告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一些“嗅觉”灵敏的人士已经预见到,在增长动能减弱的大背景下,美联储已在悄悄放松自身的货币政策立场。
这样的信号同样来自布拉德,后者一直是公认的美联储内部的通胀“鹰派”,向来认为通胀风险大于通货紧缩。不过,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布拉德警告说,如果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且物价持续下跌,美联储就应该再度收购国债,而不是仅仅承诺维持利率在超低水平。
布拉德指出,当前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日本曾经遭遇的通货紧缩情况。他说,如果再有潜在冲击出现,导致美国经济受创,收购国债的量化宽松政策应是较好的应对手段。
欧洲日本难改宽松基调
美联储尚且如此,仍未走出债务危机的欧洲各央行当然也没有理由轻举妄动。本周四,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将公布议息结果,继续保持利率不变已无悬念,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为确保经济复苏不中断,央行可能进一步推迟加息的时机。
汤森路透最近对70多位分析师的调查显示,欧洲央行可能会维持当前1.0%的利率直至明年第三季度,届时可能加息至1.25%。尽管近期欧洲的一些数据发出积极信号,但分析师并没有因此而认为央行会变得更加强硬。
对央行来说,欧元区银行业仍是一个心病。尽管之前的压力测试显示区内银行仅需少量融资,但业界普遍不认同这样的结果,并预计欧洲的银行仍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彭博资讯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欧洲一些高负债国的银行今年可能必须融资高达1220亿美元。
在欧洲之后,日本央行会在10日公布议息决定。从近期的发展看,央行仍将积极抗击通货紧缩作为第一要务。本周一,日本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跌至7年低谷,显示投资人均预期央行会被迫采取更多宽松的政策来降低借贷成本。
分析师表示,对股市而言,央行进一步放松政策可能带来短期的提振。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希尔德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对经济增长和通胀降温的预期,可能会促使美联储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不管当局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政策的放松,都会向股市发出强烈的“利好”信号:美联储手头还有很多牌可以打。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对长期实施低利率的风险提出警告。前IMF首席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拉詹2日撰文指出,尽管反对美国加息的理由看似很充分,但以史为鉴,伯南克继续保持超低利率在未来可能代价沉重。他认为,要确保强劲的复苏,美国必须把资源重新配置到新的行业,而不仅仅是通过低利率培育往日的消费热。但超低利率并不一定对此有所帮助,反倒会伤及央行的信誉。
拉詹建议,当市场对于欧洲危机的忧虑有所消退,美联储应该审慎地为将利率从超低水平上调至较低水平创造条件。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