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365制图(图片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专家解读黄海演习背后:中美正形成“航母困局”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自1996年台海危机中国意识到美国航母的威胁以来,已经营发展常规反航母撒手锏武器多年。美国海军也深知中国的“现代级”军舰及“日炙”导弹早已形成实战能力
7月21日上午,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抵达韩国釜山港,准备参与本月25日至28举行的美韩联合军事演习。
“华盛顿”号指挥官戴维·劳施曼说,美军舰艇抵达韩国,意在显示两国盟友关系及其“保卫韩国”的决心。
美国核动力航母“华盛顿”号是于7月9日离开日本横须贺港的。此后它的行踪就一直牵动着各方神经。 一周多时间后,在中国的多次抗议下,美韩最终确定“华盛顿”号只是到日本海演习而非此前韩国媒体盛传的黄海。
入夏以来,随着美韩要联合演习震慑朝鲜、触碰中国战略底线,以及中国军方少有地做出接连强硬反应,人们开始日益关注一个话题:若美航母到中国近海遂行“不法行动”,中国在军事上有何应对手段?
传说中的反航母弹道导弹
近年来美国军事情报与对华研究界一直盛传中国在秘密研制一种能够打击航母的弹道导弹。2009年美国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配发了一张草图,描述中国反航母弹道导弹在末段的机动情况。这一年10月,中国国庆阅兵以后,美国进一步宣称这种导弹就是阅兵式上出现的“东风-21C”。
此后美、俄等国媒体陆续把更加细节性的指标公布出来,“东风-21C”被描写成有效射程1500公里、精度在10米以内。美国海军中校、海军战争学院国际法教授詹姆斯·克拉斯在去年冬天的《世界事务期刊》上发表文章,推想到2015年“东风-21C”已经使美国海军不堪一击——“东风-21C”在飞行末段速度是音速的十几倍,“华盛顿”号航母的编队防空系统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攻击弹头凭巨大动能贯穿“华盛顿”号14层甲板,在舰底打出一个大洞。在海水滚滚涌入的同时,航母上的弹药、油料又发生二次爆炸,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这艘乘员4000多人、载机80架的庞然大物便沉入海底。
反航母弹道导弹在理论上是可能的,而且确实是现有舰队防空系统无法拦截的。然而军事装备专家张召忠将军认为,目前这种导弹要达到传说中那种实战威力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障碍。由于航母是运动目标,反航母弹道导弹要击中目标,必须在重返大气层后改变弹道,不再凭惯性下行,而是末段机动,改变飞行方向,在超高音速飞行下迅速横向追击目标,在一定距离内再次改变方向,以一定角度打入航母舰体。
在超高音速下改变飞行方向并精确寻找目标是很高的技术门槛。美俄都曾有过以弹道导弹反舰的设想,但都在这个难题上难以突破,中国是否跨越了这一障碍人们不得而知。
常规反舰撒手锏已形成战力
反航母弹道导弹是可以携带核弹头的战略武器,它的发射很容易触发美方的核战预警系统,从而形成两大国核战危机。而常规反舰导弹不存在这一问题。
在2009年国庆阅兵式上露面的三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车引发外界广泛猜测,外界猜测这是中国的反航母型“鹰击-62”导弹。“鹰击-62”比普通反舰导弹射程远,可在300公里外由军舰、歼轰战机、岸上发射车发射,导弹以较低高度飞行,可不断改变飞行路线,这使得防空系统不易捕捉它。而它的弹头重300公斤,可攻击航母这样的重型目标,弹头采用穿甲爆破弹时打穿舰体后延迟引爆,可导致舰内二次爆炸。这种导弹如果多枚来袭,美航母编队防空系统难免有漏网之处,只要有一枚打中航母,就很可能导致致命后果。
另一种常规反舰导弹是中国自俄罗斯引进的“现代级”军舰上所携带的“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日炙”是俄罗斯武器开发者针对美航母“宙斯盾”防空系统设计的,这种导弹在距海面20米高度以2.3倍音速飞行,发射后2分钟内就能飞行90公里击中目标,美航母编队很难作出有效反应就会遭到打击。“日炙”单发命中概率94%,弹头有230公斤左右,破坏力很大,一两枚就可以击沉航母外围的“宙斯盾”驱逐舰,若多枚发射,则美航母安全不保。
自1996年台海危机中国意识到美国航母对中国主权安全的威胁以来,上述常规反航母撒手锏武器已经发展多年。中国引进的“现代级”军舰及“日炙”导弹早已形成实战能力,这是美国海军深知的。
升级版常规潜艇的“狼群效应”
中国现在拥有全亚洲最大的潜艇部队。潜艇是对付巨舰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多艘潜艇情况下,美航母编队自带的潜艇、反潜力量难免出现漏洞,这时航母编队内的所有水面舰艇都会非常危险。
1996年台海危机中,美国出动航母,中国出动潜艇,各自向对方释放了强烈的威慑信号。自那以后,中国能有效克制航母的潜艇力量不断加强隐蔽性和战斗力。除神秘的核动力潜艇外,中国在常规潜艇的升级、引进方面有很多作为。
克拉斯在文章中称,1999年中国海军先进的“宋”级柴电潜艇开始服役,据说“宋”级比美国的“洛杉矶”级潜艇的噪音更小,配备了尾流自导鱼雷和反舰巡航导弹。2006年10月,一艘超静音“宋”级潜艇曾经出现在美国“小鹰”号航母防护圈以内,震惊了美国海军。
中国还从俄罗斯引进了12艘“基洛”级潜艇,可形成“狼群效应”。这型潜艇静音性极好,它采用西方流行的水滴式外形,其流体力学适于潜航,具备低阻力和低噪音的特点;艇身外壳上加装消音瓦,不但能吸收本身产生的噪音,还能阻碍敌方主动声纳的侦测。
美国海军认为,中国研发新潜艇和引进俄罗斯静音技术同时,还在发展不依赖空气推进(AIP)潜艇技术,在AIP技术下,常规潜艇的隐蔽性与水下潜伏时间都开始接近核潜艇水平,美航母更难防御。
一旦突破航母舰队外围驱逐舰、潜艇的防护圈,中国潜艇突然发射的大破坏力鱼雷、反舰导弹只需数枚就能让美航母永沉海底。
近岸立体火力网构成非对称优势
中国还有一个非对称作战优势,就是中国处于近岸防御状态。
许多媒体强调在黄海海域美军可打击中国数个都市和经济圈,但这种打击距离实际是“双向的”——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拥有多种射程衔接的打击力量,从部署在内陆纵深几千公里内的中程导弹,到沿海较近距离内几百公里处的战术导弹、岸舰导弹都可以同样打击相关海域目标。
中国的岸基作战飞机挂载反舰导弹可完全打击黄海等海域。而且中国还可以靠近岸优势采取攻势布雷等手段,限制美航母编队的行动空间、行进速度甚至阻止援军及时到来。
外界估计中国的“东海-10”巡航导弹可打击1800公里,“苏-30”、“飞豹”等拥有对海攻击力的战机作战半径都在1000公里以上,“东风-15”射程600公里,“东风-11”战术导弹射程300公里,这些部署在中国各地、在有效射程内的打击武器与海军岸防部队、水面水下部队一起形成立体打击体系。这些守方近岸的非对称作战优势是美海军远来所不具备的。
有限的“反介入”捍卫海权
各型反舰导弹、潜艇、近岸立体打击网的性能提升,形成一种综合战力。这就是美军近年来强调的中国拥有“反介入”能力。
美国海军强调大洋航行的自由权,甚至对中国南海等地都要求拥有完全的航行自由。沿岸国家维护自身海洋权益符合国际通行准则,美国所说的“反介入”能力在中国看来是正当的近海安全维护能力。
出于对外战略和争取军费等需要,美国对中国的“反介入”能力一直有所夸大。但中国近年来的经济、科技实力提升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捍卫合法海权的能力。这不仅使美国海军不再能自由进入某些地方(如50年代进入台湾海峡),而且将改变东亚的海权格局。
虽然如此,必须看到,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只限于维护本国主权与近海安全,没有“反”到公海上,也没有反到别国门前,这正与美核动力航母远离本土驻扎日本、在东亚海域经常出没的前沿“攻势布防”形态有着本质区别。(寇立研)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