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从官员读书热到民间阅读潮 国学经典进入微阅读时代 (3)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18/2010 11:10:00   来源:南方日报

  经典阅读滋润心灵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漂浮在人生表面的五颜六色的文化的“万花筒”常常会让经典难以在我们面前呈现。我们常常在正统的学校教育之后就难以在生活中接触和品味经典,难以有机会感受经典的魅力了。当下的人生的忙碌和凌乱也让我们找不到机会从经典中体验和感受更多的东西。我们往往容易随波逐流,被潮流和时尚所裹挟而失掉了判断能力。可以说,我们接触经典的可能在今天并不少,但我们真正接触经典的机会并不多。而缺少真正的经典阅读会使我们的人生“空心化”。让我们在物质和欲望中失掉人生的主心骨,失掉对于事物的基本的判断力和基本价值的持守。今天人们可以说都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读点经典好

  陆彩鸣(光明日报编委)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国民素质,涉及一个读什么书的问题。现在,快餐文化、浅阅读受到热捧,环顾左右,一些人也在读书,但读的大多是家庭理财、医药保健、为人处事、职场升迁、实用技术之类的书籍,在他们看来,读这些书“管用”,“能解决实际问题”,而埋下头来捧读经典书籍的人实在不多。这样的读书,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的素质,但与提升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相比,还不完全适应。在我看来,那些流传至今的古代圣贤语录、诗词佳作、散文精粹是经典,那些近代以来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名篇佳作,也是经典。比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方志敏的《清贫》、陶铸的《松树的品格》,等等,不都是脍炙人口、广为诵读的经典之作吗?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倡国人多读点经典,理当成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腹有诗书气自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举办经典诵读晚会,倘能长期坚持下去,对提升国民素质必定大有裨益。

  链接

  犹太人“教子三宝”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32%的得奖者是犹太人。犹太人为何如此聪明?应与其“教子三宝”有关。这“三宝”,一是熟读经典,二是保护孩子的创造力,三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把熟读经典列为“三宝”之首,足见其重要性。培养孩子从小诵读乃至背诵经典的习惯,是犹太人世代不变的教育法则。他们认为,掌握了民族最高智慧的经典,就打牢了一生发展的坚实人文基础。

  有机构曾对某大学中文系的大二以上学生做过调查,结果是:对《红楼梦》的了解,70%是看的电视剧或电影,20%是看的教材介绍,只有10%读的原著。问他们为什么不读原著,回答几乎一样:了解故事梗概就可以了,与人吹牛的时候就只讲故事情节啊。

  读经典,除了最好读原著,阅读的方法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成年人:他们的特点是有一定现实经验,但缺少整块的时间。

  有个叫大卫·邓比的美国人,在取得相当成就后,于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后来,他写了本《伟大的书》———一本讲述如何读经典著作的书。

  阅读经典,于个人可以改变气质,于社会可以改善风气。行色匆匆的现代都市人,让我们共同充分利用好“三上三余”,读点经典,做一个古香古色的学习型员工吧:学习欧阳修的“三上”读书法,即“马上、枕上、厕上”;借鉴董遇的“三余”读书法,即“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时之余也”。(记者王雨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