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绍兴县安昌镇的5家印染企业出资15.5万元,购买了一艘7米长的快艇,送给镇政府,用于监督辖区内企业的排污。这个被当地政府称为企业自愿加强环保监督的善举,引发了争议:处于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政府能直接接受企业的集体捐赠吗?政府部门在涉及捐赠企业的环保监督时,会不会因此而“手下留情”呢?(7月14日《钱江晚报》)
就算企业捐快艇是捐赠企业摆出的一种自愿接受环保监督的姿态,而且当地政府也一再强调不会因为接受了快艇捐赠就在监督时“手下留情”,但在人情社会里,当地政府可能干出那种坐着企业捐来的快艇去查封捐赠企业的事情吗?官还不打送礼的,何况在传统思维中还存在着“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之类感情纠结,光靠当地政府绝对不会手软的表态,显然是无法服众的。
或许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捐赠法》里,有关“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可以依照本法接受捐赠”条款看,当地政府部门接受被监督企业的捐赠似乎并不违法。但企业凭啥拿出十几万给当地政府买快艇?还不是看中了他们手里握有的企业污染的生杀大权吗?作为政府部门如此“痛快”地接受辖区内企业捐赠,其他没有捐赠的被监督企业该怎么想?他们会不会因为自己没有捐赠而产生一种怕被穿小鞋的恐慌感呢?而一旦这种恐慌蔓延,逼迫企业为了能够获取一个公平的监督氛围,只能在捐赠上大动脑筋,进而演变成一种恶性的捐赠比拼也绝对不是不可能。
当地政府官员一再强调,财政并不是拿不出买快艇的钱,那又何必将自己本来很清白的监督角色因为接受一艘快艇而变得浑浊呢?古人说过:“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是古人廉洁自律的训诫之语,即便当地政府是真的想给企业一个表达重视环保的机会,这些模棱两可的举动也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联想。
作为公共服务之一的环保监督关系多方面的利害关系,其中也蕴含着很多矛盾,比如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企业效益与公众健康等等,在如此多的利益纠结中,政府部门必须要扮演一个公正廉洁的角色,促成环境保护与民生的有机结合。而如何演好这个角色,需要政府部门在监督中时刻注意避嫌,因为政府行政只有不受到任何方面的利益牵引,才能够保证行政的公正性。反之,像安昌镇政府这样,坐在被监督企业捐赠的快艇上,就算将治污说的再坚定、再严肃、再有力度,也无法让人信服。(傅万夫 媒体工作者)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