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人口日,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是“每个人都很重要”。
总量增长、素质偏低、结构失衡和分布失衡……在日前国家计生委组织召开的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新时期我国人口形势更加复杂,人口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为缓解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专家提出,人口发展目标应从“规模适度”向“人口均衡”转变。
技工短缺、女工短缺
“用工荒”折射人口结构失衡
今年以来,珠三角等地的“用工荒”再现“技工短缺”和“女工短缺”的境况。
日前,在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举办的“情系外来工”招聘会上,73家企业大打“福利战”,贴出“包食宿、只上白班”等条件吸引外来工,但进场应聘者只有招聘岗位的一半,且“男多女少”。不少企业招聘人员抱怨,企业不仅招工不足,而且以往由女工为“主力军”的岗位,而今不得不拿男工来“凑数”。
“‘用工荒’昭示‘人口均衡发展’应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方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杨云彦认为,作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人口因素不单是人口数量,还包括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等要素。
“新时期人口问题已经从‘数量增长压迫型’,转变为‘结构失衡制约型’。”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表示。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认为,人口均衡包括“人口的内部均衡”和“人口的外部均衡”,即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并且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协调平衡发展。
总量增长,年龄失衡,分布失衡
人口问题面临三大挑战
“用工荒”所体现的只是我国人口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的一个缩影。专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我国人口形势面对着以下挑战:
一是人口惯性下人口总量持续增长的威胁。据预测,未来30年我国还要新增2亿人口,2033年前后达到15亿左右的人口高峰,人口总量的持续上升造成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二是以老龄化为特征的年龄结构失衡、以出生性别比偏高为代表的性别结构失衡,以及人口地区分布失衡等诸多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指出,2009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1.67亿,2015年将突破2亿,2053年将达到峰值4.3亿,届时,平均每10个劳动年龄人口至少扶养6名老人。
面对“银发浪潮”的冲击,“未富先老”的中国“未备而老”——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还较薄弱,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三是以流动人口为代表的人口分布失衡问题,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11亿人,城镇化率超过46%。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聚集到城市发达地区,导致人口地区分布失衡。
同时,性别比长期失衡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正演变为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等社会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公报,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回落迹象,下降到119.45,但依然是高位运行。
人口发展目标调整
从“规模适度”走向“人口均衡”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认为,应对人口年龄失衡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二是建立健康老龄化的正确理念。在宏观层面,应善用人口红利,利用老龄化程度的地区差异,将已收获的“人口红利”更多地投资于教育、卫生和福利等直接关乎未来人口劳动生产率的部门。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表示,要在“发展一盘棋”的格局中实现人口均衡分布。一方面,要破除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和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实现农村人口的就地城市化、有限市民化、居住园林化和农业现代化。
同时,应深化对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与编制工作,研究制订推动人口有序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促进流动人口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机制。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是对我国多年来人口问题理论和政策的科学概括。”陆杰华表示,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后,提出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使人口、资源、环境形成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型社会建设”目标。 本报记者 李晓宏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