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107人被埋”拷问公共应急体系缺陷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9/2010 17:03:40   来源:国际在线

  5月28日14时许,贵州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岗乌镇大寨村永窝组、大寨组两处发生暴雨导致的山体滑坡,有38户107人被掩埋。温家宝总理迅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组织力量查明情况,千方百计抢救人员,同时防止周边地区发生类似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紧急赶赴灾害现场。据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介绍,被掩埋的村民生还可能性不大(新京报5月29日报道)。

  又是暴雨天,又见山体滑坡!又见重大人员伤亡!这难道已经成为灾难发生时民众不得不面对的一条危险定律?可以说,在每年的暴雨、洪水泛滥之际,不少地方的公共应急体系并未能经受住考验,否则何以解释总是发生人员伤亡如此惨重的重大事故?

  对于特大暴雨下发生的山体滑坡原因,专业解释是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尤其是对后者的阐释,即主要由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

  由此可见,山体缓坡不能完全归咎于变化无常的天灾,而也有可能是诸多人为因素导致。尤其是在年复一年的山体滑坡悲剧面前,专业解释远不能替代对于现代灾难预防和应急体系建设的反思。

  首先,“107人被埋”的重大事故,再次以血淋淋的教训警示我们,预防是现代公共抗灾减灾的重中之重,预警机制是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的关键。就当前的气象科技水平和预报能力而言,短时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是比较可靠的,但是,如何将准确的预报转化成防灾警报,进而提供给有关部门制定抗灾减灾对策,并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是当前行政体制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

  就这场“107人被埋”的重大事故而言,气象预报通过分析程序后,如果一方面通过组织市政、交通、防汛等相关部门进行疏通排水、调度交通等作业;另一方面通过公共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民众及时调整日程安排,甚至由政府相关职能机构主动介入,组织高危地区民众疏散转移,那么,暴雨中的山体滑坡潜在威胁或可缓解甚至避免。这方面,国外许多国家、香港地区先进的“色谱”式灾害预警发布机制或,国内许多城市已经普遍借鉴。比如挂黄色气球代表着某种程度的灾情,并据此发布各类相关预防信息广而告之。

  但是,仅仅由政府向民众信息告知是不够的,尤其是某些边远地区,限于条件落后无法获得通畅的信息获知渠道,难道就由此让其成为灾难中的孤岛?而不是由政府派出紧急救援队提前组织民众预防乃至疏散转移?

  其次,“107人被埋”警示政府应当具备“危机即是常态”的忧患意识。国内已进入汛期,突发暴雨及其他次生灾害频发。从统计数据看,近年来雷暴灾害天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应认真查找漏洞,举一反三切实做好行之有效的防灾应急预案,来迎接即将来临的更大的灾害性气候的考验。

  对于一个生命个体而言,灾害或许是无法抵抗难以预期的意外。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所有的突发事件都不应当成为意外。在灾害中,民众依然有权保持日常生活中的从容和尊严。而这份从容和尊严的建立,不仅源于公共应急避险设施和应急体系建设的完备,还有赖于公共管理者更具善意的人本关怀。然而,在“107人被埋”的巨大悲情面前,请问有关部门做到应尽之责了么?在面对107条生命面前,公共管理者是否应彻底反思:还应为在公共应急体系完善上做些什么? 

  现代社会里,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便是建立反应迅速、组织科学、运转高效的防灾应急体系,并以得当的应急处置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损失,这既是政府执政能力、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更是接受民众问责的施政目标。我们理应推进公共应急体系中的责任监督与问责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天灾背后的人祸。(毕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