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中日韩三国专家研讨北川档案保护成功案例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2/2010 21:2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 (记者 应妮)中日韩三国文献保护专家22日在此间以“自然因素与文献保存保护”为主题进行国际研讨,并以在汶川地震中受损严重的北川档案保护的成功案例为研讨对象之一。

  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际图联保存保护中心中国中心主办,国际图联保存保护中心亚洲地区中心、国际图联保存保护中心韩国中心以及中国部分文献收藏单位共同参与的“自然因素与文献保存保护”国际研讨会6月22日在北京开幕,会议内容一方面是对中日韩三国文献保存保护中心以往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讨论,在面对自然因素的威胁,如何预防、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文献保存保护,以减少自然灾害造成对文献的损害方面。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际图联保存保护中心中国中心主任张志清介绍,2007年起,中国中心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更多围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开展。具体如建立了全国联动的古籍保护机制;对古籍文献开始全面普查并通过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公布等环节加强古籍的分级保护和管理;针对古籍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状况,开展了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在职培训,同时开展与高等院校合作,积极促成学科建设和学历教育。

  他表示,近年来国际上战争、海啸、地震、洪水,使大量文献瞬间化为乌有或严重受损,而中国自然灾害,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非自然因素的,如北京某家单位热力管线的破裂造成文献被淹,也使许多珍贵文献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而国家图书馆在工作中也发现纸张挥发有害气体危害文献的保存。面对灾害和问题,各文献收藏单位积极采取措施,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因此,有必要在更广阔的视野下与国际上的专家进行此方面的交流。

  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三个国家中心进行工作交流,研讨主要针对水、空气污染、地震、海啸等引起的灾害如何处理、特别是如何建立管理制度,全面开展灾害预案研究与灾后修复安全实施等进行探讨,案例分析颇具特色。

  四川档案局副局长张新讲述“汶川地震抢救纪实”。他介绍,在因灾受损北川档案的抢救修复工作中,档案部门先后攻克了低温冷冻、真空干燥、消毒灭菌、修复整理、数字化处理等技术难题,完成抢救修复严重受损的北川档案近万卷,填补了大规模应急处置严重霉变和污损档案的空白,将185万册数字化档案移交北川县使用,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档案抢救修复工作的成功案例。他透露,北川还将建成4600㎡的具有羌民族特色的档案馆。

  与会人员还将参观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和新建成的国家级古籍修复实验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