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繁冗的公务旅游接待就开始令平遥县不堪重负。最多的时候,该县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一项就少收入1200多万。平遥县诸多官员抱怨,“来的都是客,一个都惹不起。”(6月17日《成都商报》)
打量平遥的公务旅游接待,的确够繁冗够庞杂,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平均到每天要接待274人次,不能不令人错愕。假如这些公务来访不仅不买门票,还白吃白拿,而且还要当地官员寸步不离地陪游。因此,“来的都是客,一个都惹不起。”与其说这是顾影自怜的哀怨,不如说这是在“控诉”白玩、白吃、白拿者带给当地的种种困扰。
平遥人这些烦恼,不是小烦恼,而是制度性烦恼,它戳中了诸多病灶。首先,旁证了现有接待制度的疲软与无力。
早在2006年,中办和国办就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该规定第七条规定,党政机关不得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试问,这些动辄到平遥旅游的上级部门官员,其旅游名正言顺吗?是不是变相旅游?该规定第十条规定,接待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纪念品,不得额外配发生活用品。那些白拿当地土特产的上级官员,可曾有过一丝犹豫?该规定第十四条更是明确规定,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执行业务招待费的支出标准,控制接待经费支出。接待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标准收取应当由接待对象负担的各种费用。这些白玩、白吃、白拿者缴纳相关费用了吗?
其次,直接刻画了一些上级部门的权力任性。在公众的惯常视野里,一说公务接待,舆论的矛头就指向下级部门,比如中央规定的四菜一汤被接待部门异化为大操大办,成了四大菜、若干汤,诚然,有些下级部门为了投上级部门所好,的确极尽奢靡,但显然,有的时候下级部门也是颇有苦衷,他们谨小慎微,对上面来人好生伺候,生怕伺候不周得罪了上面的人。由此联系到日前引起媒体热议的全裸乡政府白庙乡的遭遇,因为将宴请的明细一览无余地晒出来,结果导致白庙乡向上级申请资金和项目,无功而返。
最后,也折射出现行监督体制的脆弱和无力。据称,平遥县一年的接待费用保守估计也在千万元以上,不可谓不高。按说,公务接待消费必须纳入预算,并且公之于众,接受公众监督,这已经是国家惯例,但放眼现实,这种愿景难以实现,连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都坦言,在公开预算中将“三公”支出情况讲清楚,当前还存在一定困难。一旦不公开,缺乏足够的监督,公务接待就必然超格。如果公务接待全部纳入预算,超过预算的公务接待一分都不能花,在公众火眼金睛的监督之下,也许当前的大吃大喝和不必要的公务接待就可以省略。
有学者建议,应该像治理贪污受贿一样治理公务接待腐败,如果公权力受到了刚性制约,公务接待就会走出尴尬的状态,官员出于违法成本考虑,在公款吃喝时也会有所顾忌。遏制公务接待,从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的确是个好主意,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打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不从上面入手,不遏制上面的人白玩白吃白拿,光打击下级接待部门,恐怕效果不大。(王石川)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