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工作,必须在康复手段上创新。关爱精神病患者,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关爱我们自己,关爱这个社会。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为精神病患者开辟了一间小画室。精致的水墨山水,绚烂的油彩,是病人们一点点勾画出来的,表达着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看他们那些抽象的画作,很多人会想到大名鼎鼎的毕加索。
传统的精神病院,容易让人产生暴力、强制等诸多不良联想,而广州民政局精神病院,发现精神病患者的潜能,为其提供相关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实现自我价值,早日回归社会,点滴举措间流淌着浓郁的人文关怀,温润人心。
早在2008年12月,在第13届广州国际艺博会上就曾经展出由精神病康复者创作的四个系列——密码系列、人像系列、中国狮系列及中国结装饰画系列作品,赢得观众好评。那是广州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为精神病康复者提供艺术康复的成果。用艺术抚慰“广州毕加索”,使其得到社会认同,从而实现自我认同,广州的探索无疑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就诊率更低。另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600万,患病率由上世纪的0.27%上升至现在的1.347%。不少人对“1亿人”这个数字投以怀疑眼光,如果把网瘾、酒瘾、强迫症等这些常见疾病也涵括在内,相信你我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与严峻现实形成反差的是,不少地方精神卫生资源不足,医务人员缺乏,不能满足需求;治疗手法单一,管理手段比较封闭,主要依赖药物治疗,缺乏更高层次、更有效的康复措施;更令人痛心的还在于,由于长期的误解与歧视冲淡了对他们的人文关怀——譬如说平等地对待他们,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人格,给予他们合适的、足够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把他们抛得更远。
其实,除了部分因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之外,许多精神病患者是外因致病。当今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期,传统社会的转型、各种观念的碰撞、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阶层的分化、生活压力的加大、道德与信仰的缺失……造成某些人存在无所适从感、心理失衡感乃至焦虑感。当一个人的期望值与实际的落差大大超出个人可以承受的底线,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偶然因素也可能导致患者的精神大堤轰然坍塌。
关爱精神病患者,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关爱我们自己,关爱这个社会。有鉴于此,全社会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工作除了将精神卫生体系纳入公共卫生和财政保障体系,开办更多公益性质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和心理咨询机构之外,还必须在康复手段上创新,超越药物依赖,回归精神层面,把人文关怀当作精神康复的良药。
笔者认为,对精神病患者的人文关怀,至少有三重意境:尊重其应有的权利,病人的任何权利不应被剥夺;精神疾病并不可怕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不要盲目夸大精神疾病的危害性,避免无知成为歧视的催化剂;人文关怀,精神康复。像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一样,为有绘画天赋的患者提供画室、材料以及向社会展示的机会,用艺术为他们创造一个精神家园,让他们精神有所依托。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