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海南日报:年薪10万找不到农技人员的警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11/2010 11:01:00   来源:海南日报

  贵阳市修文县刘兴林因为生意做得越来越大,被称作“超级菜农”。几年前,做了20多年农产品经销的他,转行做蔬菜种植,但因不重视农业生产技术,差点赔得血本无归。于是,他开始物色农学专业毕业生,管病虫害防治和培土施肥并开出了10万元的年薪。应聘的大学生虽说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但一回去就没了音信。(6月10日新华网)

  实话实说,10万元的年薪,也许与京沪穗等经济发达地区白领们的收入相比,并不算多。但是如果放在大多数地区,实在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就拿贵阳来说,当地的统计数据显示,其2009年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15041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只有5316元。那么是什么让众多应聘者对老刘开出的10万元年薪望而却步了呢?

  果真如老刘猜测的“公司的工作环境确实挺艰苦的,一来工作地点在农村,二来也没啥像样的办公设施,可能因此大学生才不愿意来吧”?依笔者,工作环境艰苦可能是大学生作出宁要的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社会上根深蒂固的“贱农”思想在作祟。

  虽然说,自古我们就认识到了“民以食为天”,强调“民贵君轻”、“恤农为政事之本”的社会理念,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具体到实际生活中,古人也给我们留下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等反思、告诫。甚至时至今日,虽说各地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希望藉此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打破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相互分割的壁垒,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在一些人眼中,务农仍然是一件“不太体面”的事情,在一些地方,农民的待遇尤其是人格待遇也依然时不时地遭遇“有色眼镜”的轻视。

  让人担心的是,刘兴林遇到的农技人员招工难,并不仅是一起个例。在湖北武汉、在广东肇庆等地,均出现了同样问题。而有关部门的一项抽样调查也显示,2009年,全国仅有农村实用人才579万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占全国农业人口的0.6%。而且,人才分布也很不均。就地区而言,发展越快人才越多,素质也相对较高,而越往基层,人才资源越不足,作用也发挥越少。

  “农业稳住了,应对其他困难就有了基础。”不由得想起温家宝总理的谆谆告诫来了。那么,我们如何稳住农业呢?依笔者看,尽快解决农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分布不均等,并切实地爱农、护农、富农,已是很迫在眉睫的事情了。(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