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新闻>国内新闻>  正文

新华网:公选干部,多些透明才能多些公正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01/2010 19:41:00   来源:新华网

  近日,重庆市北碚区在公选27名副处级干部面试过程中,实行全程录像监控,每个面试室内,评委分别由8名考官和8名群众组成,面试试题均从中组部考试题库中抽取,面试完当场公布成绩。公开透明的面试选拔,让这次干部公选变得更加公平公正。

  试卷面前,人人平等。密封试卷和标准答案堵住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但面试环节的考官评价,仍存在人为操作的空间和其他因素干扰的可能。如何在面试环节体现公正公平,对于整个公选考试的公平公正至关重要。重庆市北碚区的做法,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实践。

  通过公开考试进行干部选拔,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近年来,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通过考试走上领导岗位。实践证明,科学、公开的考试,有利于发现人才、选贤任能,是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生动局面的有力推手。但毋庸讳言,一些地方干部公选考试中的面试环节,还存在考官构成不合理,面试过程不透明,评价标准不科学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干部公选的科学性和公信力,也导致社会上对暗箱操作和潜规则的“合理想象”。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北碚区增设群众评委,规范考题,并当场宣布成绩的做法值得称道。不过,群众评委的成绩只占10%,这个比例是否偏小?8名考官事前有没有与应试者密切接触?他们的公正性和专业性如何体现?这些追问,都还需要有更进一步的探讨思考和更加缜密的制度设计。

  古语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建立和完善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干部选任制度,不仅关乎发现人才、使用干部的问题,更关乎在全社会形成公平竞争、唯才是举的良好风气。让更多人才在阳光下涌现,我们的社会就能多一些和谐公正。(记者王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