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假鱼翅横行 网友称感恩粉丝保护了鲨鱼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11/2013 10:23:26   来源:人民网   作者:吴江

央视相关报道截屏

  央视报道:业内人士表示,餐饮业用人工合成鱼翅充当真鱼翅已经是半公开的秘密。有报道称,北京有可能是全国最大的鱼翅消费市场,每天干鱼翅的消费量在5000斤左右,粗略计算下来北京地区每天的鱼翅消费额是1个亿。记者卧底暗访还查明,不少饭店所售鱼翅实为明胶制作的仿翅配以“鱼翅精”调制而成。这种假鱼翅成本只需三四元,却以上百元价格售出。专家检验发现,仿翅不仅毫无营养,而且其添加的“鱼翅精”含有毒性物质,会对肾脏、肝脏尤其是生殖系统产生危害。

  偷笑:

  幸好咱不是有钱人

  诗奴L:越假越好,毒倒贪官一片。

  网易西部网友:哈哈,坐看领导吃皮鞋。

  奇想:

  感恩粉丝保护了鲨鱼

  yexuanliang:假鱼翅有三大好处。一,环保,减少伤害鲨鱼;二,拉动内需,增加GDP;三,相当于向有钱的傻子征税。

  社会闲散人员:幸好有粉丝,不然鲨鱼早被吃灭绝了。

  网易成都市手机网友:建议不对假鱼翅假鲍鱼打假。

  心态:

  哥吃的不是鱼翅,是范儿

  凌寒:当你坐在高级餐厅里,花费不菲,享受鱼翅带来的他人艳羡,鱼翅的真假反而并不那么重要,只需要无言地宣告:哥吃的不是鱼翅,是奢华。

  赵查理:即便知道鱼翅可能造假,消费者也会慷慨地喝上一盅鱼翅,之所以花这份冤枉钱,图的是这个范儿。

  剖析:

  面子和公款是“底气”

  谢庆富:一是为面子,主要是商人,请客吃饭必须有鱼翅、茅台之类的撑台面,有真货最好,假货也无妨;二是花的钱不用自己掏腰包,主要是公务员或企业高管,公款吃喝,图的就是一乐呵,假就假呗。

  担忧:

  郭元鹏:让他们知道了“原来花大价钱吃的都是假鱼翅”后,会有什么情况出现呢?那些被忽悠着吃了假鱼翅的人们必定心有不甘,“不差钱”的他们会绞尽脑汁的去花更大的价钱品尝一下真鱼翅的美味。餐饮行业的老板们就会不惜花更大的价钱去购买真鱼翅,以迎合高端客人的需求。这样一来,对于动物保护来说或许就是一个更大的不幸,会带来更大的杀戮,会出现更多的血腥场面。

  建议:

  索性一律禁吃鱼翅

  河南网友:既然狡猾的商家很难对付,大多数人吃到的都是假鱼翅,我看不如就干脆禁吃鱼翅吧。这样做,不仅能避免让绝大多数吃鱼翅的人上当受骗,还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更能为纳税人节约大笔血汗钱。2012年7月2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有望在三年内发文规定公务接待不得食用鱼翅。原计划是三年内施行,现在下达“禁吃令”,正当时候!

  网易武汉市网友:以后上餐馆吃饭点菜实名制吧。(整理/小强;感谢网易网友)

  点评:

  “假鱼翅”不只是有钱人的事

  花了鱼翅的钱,吃进肚的竟是淀粉,这事儿无论让谁遇上,的确都难以心平气和。不过,用淀粉丝冒充鱼翅,还只是“小儿科”。一些著名连锁饭店售卖由“鱼翅精”调成的鱼翅,对肾脏、肝脏尤其是生殖系统有毒性,恐怕不仅“谋财”,更是在“害命”了。

  从网友的反应来看,与爆发普通日常食品问题时有所不同的是,对于鱼翅造假黑幕的爆出,反倒更多表现出满不在乎,甚至还流露出幸灾乐祸的情绪。的确,鱼翅是高端餐饮消费的专享,“假鱼翅”、“毒鱼翅”的确与普通公众的日常餐桌还有相当的距离。

  但这其实丝毫不值得庆幸。虽然这次爆出的相对高端的鱼翅,影响的似乎也只是相对高端的食客,但由此所折射出的食品安全大环境,其实更不容乐观。

  如果说廉价食品因为利润微薄,商家为了获取更多利益,更多倾向于通过造假的方式牟利,那么,作为高端餐饮、高档食品,本身已有着丰沛的利润空间,按说不该有太多造假卖假的冲动。现在连高端的鱼翅,居然同样未能免俗,普通食品又会怎样,恐怕只能更加令人提心吊胆。

  不难看出,从地沟油入侵政府食堂,到鱼翅沦陷,假如食品安全环境整体陷入危机,其实无人可以幸免,也没有任何“诺亚方舟”可以逃避。假如廉价食品的问题,可以成为监管的例外,那么,由此所释放出的信号,完全可能纵容高端食品铤而走险去牟取更大的暴利。

  “要命的鱼翅”应引发关乎整体食品安全的反思。

  (编辑:汤云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