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农业科技引领支撑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2/06/2012 15:44:43   来源:科技日报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位置。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韩贵清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率先提出了“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创新理念。他组织实施的“专家大院”和“院县共建”被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今日本报特刊发韩贵清的署名文章,与读者朋友分享一位扎根黑土地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学习领会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独特体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九个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一号文件。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农业科技这一主题,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了总体要求,出台了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彻底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顶天,就是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黑龙江“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农民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主体,必须着力培养大批能够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科院率先提出并坚持“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创新理念,挺进现代化大农业主战场,通过强化保障措施、搭建培训平台、创新培训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民大培训,有力提高了全省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走出一条科技引领支撑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新路。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0年的45%提高到目前的61%,粮食总产由500亿斤提高到1114.1亿斤,实现“八连增”。

  一、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大培训取得实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把培训农民工作作为科研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能和科技人员的重要工作任务,不断探索新型农民的培训方式,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全省涌现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利用远程教育网为全省广大农民作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专题报告,全省9889个乡镇和村屯的近30万农民同步收听收看了报告;黑龙江省省长王宪魁要求科研部门要结合重大农业技术攻关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为确保工作落实,黑龙江省委还先后从农业科研院校和农技推广部门选调67名优秀农业科技人员到县(市)任科技副县(市)长,协调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了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部门的公益性质,将经费形式由差额拨款变为全额拨款,解除了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够全身心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省级财政连续13年每年投入3600万元,支持黑龙江省农科院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建立了大豆、玉米、水稻、畜牧等12个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育成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376个,集成配套组装新技术80余项,为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供了充足的技术资源支撑。2011年,黑龙江省农科院科技人员与农民共同开展的五大粮食作物超级良种良法大面积示范实现了重大突破,水稻新品种龙粳31大面积示范亩产达到764.16公斤,被农业部专家组认定为东北早熟粳型超级稻;“克单14”玉米在黑龙江省北部示范亩产达到639.6公斤,可与同熟期的国外品种德美亚1号相媲美;“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小面积示范高产攻关平均亩产达到364.53公斤,创造了黑龙江省大豆单产的最高纪录。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批示:“认真研究这些科研成果,积极推广有关成果,对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对试验推广的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希望农科院不断总结经验,再创佳绩。”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还从2004年开始每年投入3000万元,设立了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专项,用于科研院校与各县市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和培养新型农民,确保科技人员能够长期沉在农业生产一线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三是强化政策激励。为克服过去重科研轻培训的倾向,建立了科技创新与科技培训并重的人才激励机制。实行科技培训人员与科技创新人员在晋升职称、评选先进、分房等方面同等待遇,吸引大批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农民科技培训活动,长期坚持在农业科技培训第一线。仅黑龙江省农科院2003年以来就有28名科技人员因在科技培训工作中贡献突出,被晋升为研究员和推广研究员。同时,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完成的目标、时限、标准和责任人,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平时跟踪考核和年终总评的方式,加大监督考核工作力度,奖优罚劣。对成绩突出的培训单位和科技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培训工作落后的单位和工作不力的科技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二、搭建培训平台,为大培训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联办中国农民大学,搭建课堂教学平台。为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搭建高水平的农民培训课堂教学平台,黑龙江省农科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民大学合作,在黑龙江联办了中国农民大学,2011年在黑龙江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挂牌,并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不同生态区建立教学基地,开展对农民的课堂教育培训。目前,共在黑龙江省设立24个分院和16个教学点,采取注册式教育与非注册式教育、长期培养与短期专项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的近60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担任教师,对农民进行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业经营管理、农村组织与管理、农业机械化等领域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同时,黑龙江农科院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了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黑龙江分院,搭建起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技推广人员的教学平台,培养高学历高水平的基层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

  二是开展院县共建,搭建田间教学平台。黑龙江省农科院从2003年开始对黑龙江省经济十弱县进行科技帮扶,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新路子。2005年起与34个县(市)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把培训课堂开设到村屯和田间地头。黑龙江省农科院出专家、出方案、出资金、出技术、出成果,在34个县(市)建设了34处标准化核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乡村建设了469处科技示范园,在村屯建设了5287个示范田,免费向农民开放,把培训农民科学种田的“绿色课堂”办到农民家门口;分别在34个县(市)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配备电脑、多媒体系统、图书、挂图、标本、农技光盘,设立了农技“110”热线电话,实现了农业专家与农民零距离接触和经常性培训指导;围绕各县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需要,科技人员与农民共同选择实施科技致富项目,培训带动农民科技致富,受益农民近300万户,户均增收2578元。黑龙江省农科院建立的院县共建模式,被农业部作为农技推广十大新模式之一推向全国,写入了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并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专题报告上批示“黑龙江农科院的做法应予了解和总结”。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也批示:“要总结经验,推广这些好的做法。”

  三是创办科技示范园区,搭建观摩体验平台。黑龙江省农科院投资30亿元,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启动建设了8300亩的黑龙江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集聚科技创新、示范展示和科技培训等八大功能。示范展示农作物新品种1300余个、新技术37项,接待了5万多农民观摩体验,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的作用。同时,依托黑龙江省农科院分布在全省各生态区的分院在哈尔滨、绥化、大庆、佳木斯、齐齐哈尔和牡丹江等地市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组织农民进入示范园区参观体验科技的神奇魅力,让农民真切了解农业发展趋势和现代农业的巨大潜力,增加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使农民在家门口看到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园区,黑龙江省农科院还在甘南县兴十四村建设了黑龙江(兴十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农民全程参与,当年投入,当年建设,当年见效,被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称为“深圳速度”。通过园区的示范培训,当地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明显提高,各类农作物产量普遍提高30%以上,马铃薯亩产突破万斤,村民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2.16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5.36万元,实现了“一年一大步,两年翻一番”。

  三、创新培训形式,大培训结出大硕果

  一是开展农民普及性培训。为方便农民学习,黑龙江省农科院组织多学科专家编写了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等16个方面200多项技术的16本《黑龙江农业新技术系列图解丛书》,配套了《黑龙江农业新技术系列挂图》《黑龙江农业新技术系列光盘》,主办了《黑龙江科技报》,向农民免费发放。以“四个一”(一本书、一张光盘、一幅挂图、一份报)为教材,组织各学科农业专家与市县乡农技推广人员混合编队,深入乡镇村屯,通过举办大型农业科技培训专场、农业科技大集等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普及性培训。并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对农民进行广普性的远程教育,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组装配套技术和有关专家信息挂在网络平台,全天候为农民服务,随时为农民答疑解惑。多年来,黑龙江省农科院在全省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5万余场,发放资料1000多万份,举办电视讲座5000多次,培训农民500多万人次,深受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欢迎。

  二是开展科技示范户培训。以中国农民大学、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院县共建为载体,选择科技意识和接受能力较强,文化素质较高的种养殖科技示范户,开展“农民点菜、专家下厨”式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按照示范户的意愿选择培训内容,示范户想学什么,就安排什么内容,效果明显,深受欢迎。庆安县同乐乡同发村党支部书记吕桂林连续3次把电话打到韩贵清院长的家里,邀请科技人员去村里给农民讲现代农业,并表示要杀猪、宰羊,还要给讲课费。培训当天,农民座无虚席,聆听认真,讨论热烈;科技人员讲得很卖力气,吃了杀猪菜,但没要讲课费。黑龙江省农科院还通过专家网络在线、手机短信等交流平台,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及时指导农业生产和提供防灾预警信息。同时,组织科技人员与科技示范户结对子。在农业生产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作物生长发育和收获时节,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为示范户察苗情,做示范,解难题,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技术规程和增产措施,使科技示范户的科技素质快速提高,劳动技能全面提升,全省涌现出3万多“土专家”和“田博士”,有20多万农民成为科技示范户,村村都有科技示范户、家家都有种地明白人,科技培训和科技致富的引带作用日益突出。黑龙江省农科院与双城市三邻村共建瓜菜基地,培养瓜菜示范户21户,带动全村建设大棚210栋、温室30栋,全年产出瓜菜450万斤,人均增收2200多元。

  三是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黑龙江省农科院根据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人员对品种和技术的特性比较熟悉的特点,组织成果的完成人直接给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讲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和最新品种知识培训,使之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同时依托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黑龙江分院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学历培训,提高科技素质。黑龙江省农科院还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农科院科技示范园区和试验田,进行系统培训,进一步提升指导农业生产能力。通过知识更新培训,使县乡农技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专业知识得到更新,业务素质得到提高,80%以上能够熟练进行科技培训和生产指导,为各县留下一批“靠得住、留得下、永远不走”的科技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