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阜宁大糕”的回应比黑作坊还要让人担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2/03/2012 09:21:32   来源:新浪网

  不难看出,在阜宁大糕“脏身子”上,嵌着一条几乎公开化的利益链条,这根链条将伪劣产品的小作坊、贩卖认证的黑公司、监管部门的保护伞紧紧地拴在一起。与其说“阜宁大糕”毁在贪图小利的黑作坊里,不如说毁在包庇渎职的监管部门手里。

  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阜宁大糕”,因为黑作坊使用劣质添加剂而声名狼藉。更糟糕的是,面对媒体曝光,当地有关方面却“不认账”。

  自快报1月31日选登江苏教育电视台“直播江苏”节目内容,对“阜宁大糕”的问题进行披露之后,这一事件仍在发酵。此后也有媒体跟进报道。在百姓的斥责、痛惜声中,最新的动态是,阜宁县就有关问题作出回应:阜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责成相关部门针对报道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这种回应值得欢迎。在舆情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站出来说话,这是政府的责任。

  不过,面对这样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对全县198家大糕生产企业和家庭作坊进行拉网式检查”虽然看上去动作挺大,却并不等于就能药到病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病灶不端,恶疾就不能根治。这是其一。

  其二,在回应中,阜宁县政府办话锋一转,罗列出“我县罗桥镇青沟村部分大糕生产作坊存在问题与事实不符之处”共六处。有关内容颇费笔墨,在此只转述两点:“一是关于阜宁80%的大糕产自于青沟这一说法不准确。据统计,罗桥镇青沟村的大糕产量只占全县8%左右……六是关于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的问题。质监部门按照质检、稽查、监管三位一体的模式,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定期不定期巡查抽检、行政执法,县工商局不断加大对市场巡查监管的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对‘三无’产品销售企业严管重罚,全县食品安全形势稳定。”

  将80%“澄清”为8%,言之凿凿“全县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回应表面上看有辩解之意,但实际上是对曝光者倒打一耙。事实真相究竟如何?

  阜宁县政府办坚称“青沟村大糕产量只占全县8%左右”,而不是媒体报道所称的“80%”。但事实上,在“阜宁质监信息网”上,可以看到“阜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工作计划”,中间有一句可转呈阜宁政府办——“2月17日联合食药局、罗桥镇在阜宁大糕集中生产地——罗桥镇青沟村召开了‘争创品牌,振兴阜宁大糕产业’动员会”。如果只有“8%”,何来“阜宁大糕集中生产地”之说?难道几年之内局面如此“逆转”?在当地振兴阜宁大糕产业的形势下,这明显不符合常理。

  阜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阜宁县政府办两者定有一方说法有假,那么,还是先请内部搞清楚后再来和媒体较真。

  而在阜宁县政府办表述里,主管部门不仅没有监管不力,反而“劳苦功高”,一句“食品安全形势稳定”,也算得上是“丰功伟绩”。然而事实胜于雄辩,请看报道回放——记者发现,青沟村的这些糕点作坊都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卫生条件极差。大多数都没有通过国家QS食品安全认证,这些作坊只能花钱买“村支书儿子厂的QS编码包装盒”,但奇怪的是,这个叫“清沟食品有限公司”的厂子却找不到。

  伪劣产品的生产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随便什么时候都能逮个正着,主管部门的影子在哪里?三无产品只要花钱随便就能换个马甲上岸,这就叫“严把市场准入关”?“三位一体”的模式难道只是一个江湖传说?

  更令人诧异的是,据知情人透露,清沟食品有限公司违法经营最严重,而清沟食品有限公司的法人就是青沟村支书的儿子赵巍巍。相关记者采访中仅向阜宁县质监局透露了手机号码,然而赵巍巍的父亲赵书记却能很快拿到记者的联系方式,“真是手眼通天!难怪当地村民多次举报,都不了了之。”在记者调查中,益林工商分局韩局长阻止记者的采访,要求记者不应多管闲事,更是进一步揭开了“监管”的真实面目。

  内外串通、知而不查、恫吓记者、不了了之……请问,这能算监管有力吗?这还是人民政府的监管部门吗?连“80%”这类铁打的事实都不敢承认,连失职、渎职如此的监管部门都被粉饰成“监管模范”,这样的政府办回应能取信于民吗?

  不难看出,在阜宁大糕“脏身子”上,嵌着一条几乎公开化的利益链条,这根链条将伪劣产品的小作坊、贩卖认证的黑公司、监管部门的保护伞紧紧地拴在一起。猫鼠同穿一条裤子的事实,让正规企业无奈、流泪,让广大民众愤怒、失望。与其说“阜宁大糕”毁在贪图小利的黑作坊里,不如说毁在包庇渎职的监管部门手里。

  我们不希望有着2000年历史的名特产阜宁大糕就此沉沦。但是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必须丢掉讳疾忌医的态度,坚决打掉伪劣产品的保护伞,斩断其灰色利益链,查办监管责任人,取得百姓和社会的谅解。只有这样,才能挽救危机中的阜宁大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