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飞天茅台一瓶两千元 公款消费或将不准喝茅台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16/2012 09:01:34   来源:慧聪网

  又到一年新春佳节,也是公款消费的旺季,53度飞天茅台一路攀升至接近2000元,对此,上海市人大代表、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慎海雄等昨天向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提交了“建议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酒”的书面意见。

  “茅台酒的价格一路炒作,现在的价格已经是奢侈品的价格,而国家明令政府各部门‘不得采购奢侈品’。”昨天,慎海雄代表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价格一路飙升的茅台酒已经超出寻常百姓的承受范围,客观上沦为变相的奢侈品。

  “虽然茅台从没有承认自己是奢侈品,但在价格的疯涨上具备了奢侈品的基因,喝茅台越来越被视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老百姓已经将其视为当然的奢侈品,这次被排进胡润奢侈品排行榜,也是一种旁注。”上海市人大代表慎海雄说,“对此种畸形现象,有必要断喝一声。”

  上海市人大代表史秋琴也赞同慎海雄代表的说发,她认为,动辄上千元一瓶的茅台酒已经变了味,不再是普通的白酒,老百姓对此议论纷纷、意见很大。建议上海带头在公款消费中明确禁止喝茅台,各级纠风部门也应把禁止喝茅台列为检查内容,像禁止消费卡一样予以查处。

  作为“三公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的公款消费与其他“两公消费”一样,不仅造成公帑的巨大浪费,而且对于社会奢靡风气的泛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一直备受社会大众的诟病和抨击。近日在一份“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中,茅台和五粮液赫然入选“2012胡润全球十大最值钱的奢侈品牌”,而且排名都比较靠前,这虽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品牌所蕴涵的强大实力,但是也引起了人们对公款消费奢侈品如茅台酒的担忧。在此情势下,有人大代表建议禁止公款消费茅台酒,可谓合情合理,而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所以,大代表提出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酒,是其履行代表职责参政议政的体现,而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抑制公款消费的心声,值得赞许。

  毋庸置疑,提出“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酒”对于公款消费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平心而论,仅仅通过“禁喝茅台酒”来抑制公款消费,这样的途径及其效果都太过孱弱。仅仅通过细枝末梢的抑制,无法根治公款消费的痼疾。禁喝“茅台”属于扬汤止沸式的方法,按下葫芦浮起瓢,禁喝茅台,我们可以喝五粮液;禁喝国产名酒,我们可以喝洋酒,拉菲、XO、人头马等等,相信这些应该都配得起某些公务人员的所谓“身份”和“地位”,也更加使得他们“倍儿有面子”。君不见,某石化巨头企业百万购买茅台,为的可不就是“尊崇享受”?这种情况下,公款消费“禁喝茅台酒”不能不说是民众的呼声。

  不可否认,为维持公共管理正常运转,合理的“三公消费”本属正常。现在的问题是,“三公消费”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耗资巨大的“三公消费”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蛀蚀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成果;而如果把“三公消费”的这部分资源用于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无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将更加幸福,活得将更有尊严。过度畸形的“三公消费”已经拖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不得不动刀割除的“毒瘤”。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抑制公款消费乃至“三公消费”,不是仅靠禁止公款购买奢侈商品就能够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抑制“三公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合理的“三公消费”步入法治化的轨道。 明确“三公消费”包括“公款消费”的最低标准,督促各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完善公共管理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将“三公消费”纳入工作绩效评估,并建立惩戒机制,对于超标准进行“三公消费”的,超额部分用个人工资抵销,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重者考虑开除公职;完善政务公开机制,增强信息透明度,将“三公消费”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让公共权力异化的病毒在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照耀下无处遁形。

  禁止公款消费茅台酒,对于抑制公款消费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却治标难治本。治理“三公消费”乱象,只有从制度上进行规制,严格确定最低标准,加大评估考核和惩戒力度,同时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让侵吞国家公帑餍足一己私欲的“蠹虫”无处可逃。

  日前,胡润研究院发布《2012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茅台以12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成为全球第四大最值钱的奢侈品牌,品牌价值超过奔驰和香奈儿,同时茅台还入选“十大最受富豪青睐的送礼品牌”之一。

  无论这份榜单出台的背景和动机是什么,茅台“入奢”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贵为“国酒”,茅台确实展示出足够的品牌效应与市场号召力,乃至于业内研判酒价趋势素有“二线看一线,一线看茅台”之说,每次白酒涨价大潮,也大多由茅台率先“攻城拔寨”。尽管如此,面对胡润这份迟来的榜单,公众舆论仍呈一边倒批评态势,此中缘由究竟何在?

  奢侈品一词,本身并不包含褒贬,指非生活必需品领域的高档消费品。奢侈品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价格不菲、数量稀缺是其显著特征。仅以价格而论,茅台毫无疑问当属奢侈品,但以数量衡量,恐怕谈不上稀缺:形形色色的各类专营店比比皆是,大大小小的酒店内多有展示,甚至连大卖场里都有卖。国人的消费水平真的高到如此“举重若轻”了吗?到底是谁在超标准消费茅台?

  就在几天前,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谈及“三公经费”时坦率地表示,茅台那么贵,如果不是公款消费,绝对不会到那个价格。在王荣看来,正是由于公款吃喝,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在公众心目中,这一说法也几成共识。在此意义上,茅台不是真正的奢侈品,因为其消费行为与公款消费联系在一起,有人还从茅台价格走势,观察公款消费的情况。

  茅台登上奢侈榜,这就像给茅台又做了一次广告。在广告效应下,会否刺激公款消费?老百姓不是不喜欢茅台,也不是眼红茅台“入奢”,老百姓怨的是那些公款喝茅台的官员。从品牌的发展来说,被评为奢侈品并非坏事。茅台酒要成为真正的国际顶尖品牌,必须有干净的消费支撑它。每当天价商品出现,公众首先关注的是目标消费人群;任何炫富行为的曝光,公众总是近乎本能地想从中挖掘出腐败线索;同样基于此,中国成为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的新闻,使人感到的不是自豪和喜悦,而是焦灼和疑虑。

  作为一种商品,奢侈品的形成应遵循市场定位、依赖品牌积累,而不是挖掘公款消费的潜力。如果失去公款消费,茅台依然能凭纯粹的市场行为跻身奢侈品行列,这也未必是什么坏事。但这些问题,已远非“疑似腐败道具”的生产厂家所能独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