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上涨动能减弱,一季度棕榈油弱势格局或上演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13/2012 15:20:14   来源:-

  1月份以来,棕榈油反弹势头减弱,主力合约1205围绕8080元/吨中枢窄幅波动。受季节性消费预期冷却、印尼和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稳定增加的影响,主要产需国将进入棕榈油被动去库存周期,上涨压力渐行渐重。

  需求预期日渐冷却

  植物油节前备货周期接近尾声,贸易商买盘兴趣偏淡。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连续数周增加,目前已接近历史极值,由价格上涨预期造成的进口惯性还将延续,港口库存仍有增加可能。考虑到国内棕榈油仍处于需求淡季,以及国家对食用油安全的整治力度加大,棕榈油去库存化将更显被动,恢复到正常水平至少需要1-2个月的时间。

  实际上,经过快速增长的十年之后,国内主要植物油将进入慢需求捆绑时代。当前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约为21公斤/年,基数已显著扩大,预计后期将面临增速动能放缓的局面。而且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食用油进口量为657万吨,较2010年下滑4.4%.如果算上庞大的油籽油料库存,预计今年国内棕榈油需求将进一步放缓。

  供给环境趋于宽松

  MPOB公布的最新产需数据显示,尽管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连续三个月减少,但仍连续四个月徘徊在200万吨以上,并未出现明显下滑。船运调查机构ITS和SGS预估声明,1月前十天马棕榈油出口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大幅下滑16%和19%.笔者认为,马棕榈油去库存进程将较国内更加滞后和曲折,从而制约期价的反弹动能和空间。

  全球棕榈油供应重心已由马来西亚向印度尼西亚转移,印尼年均7%-8%的增产幅度将对市场消费起到较为平衡的保障作用。从天气层面考量,拉尼娜气候的温和发展对生产影响较小,单产的损失可以由种植面积的稳定增长来弥补,棕榈油价格所呈现的天气升水结构和力度将面临削减。因此,需求不济、供给趋增,将使主产国库存消费比步入上升通道,趋弱振荡或为棕榈油走势主基调。

  政府调控能力增强

  2011年中储粮累计销售食用油13批次共140万吨,为顺应国家调控方向、稳定市场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今年这种调控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一方面,中储粮已经开始向市场投放自有品牌“金鼎”食用油,成为国家队试图打破外资垄断油脂行业的重要尝试。按照国家规划,2012年中储粮油料压榨能力将超过600万吨,油脂精炼能力超过200万吨,再加上中粮集团1038万吨的压榨产能和417万吨的精炼能力,“中”字头油脂企业对抗外资能力增强,说明国家的调控筹码增加。

  另一方面,近期广州益海和天津嘉里交割仓库注册仓单数量激增,截至1月12日,总量已达1848张。观察历史数据发现,这种情况较为罕见,每年仅出现2-3次,每次现货价格的疲软都会拖累期价下行。2010年至2011年间的食用油限价令达到了一定的调控效果,在这种背景下,中储粮作为政策之手将更受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对于食用油市场的调控能力有预期与实际的双向效应。

  因此,棕榈油技术性走高逐渐缺乏基本面支撑,上涨动能将遭削弱。受需求不济、供给趋增、调控能力增强等因素制约,一季度弱势格局或上演。技术上,马盘棕榈油指数在3220-3250令吉特/吨将遭遇强大抛压,连盘指数8350元/吨一线可能成为中期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