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成都市农业提质增效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520元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1/12/2012 10:06:07   来源:新浪网

  农业提质增效 农民持续增收

  2011年,我市现代农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开启了跨越发展新篇章

  2011年,预计全市农业增加值320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9520元,同比增长16%。这是笔者昨日从市农委获悉的。据悉,紧紧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总体部署,我市坚持以农村市场化推进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大亮点 有力见证发展成效

  【亮点一】产业结构调整

  在稳定提升粮油、蔬菜、生猪家禽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2010年我市着力抓好猕猴桃、食用菌、茶叶、花卉苗木、伏季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产值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到21.8%,比上年提升9个百分点;生态有机农业加快发展,全市获得有机食品(有机转换产品)认证的农产品(11.29,-0.06,-0.53%)生产基地达到20.56万亩、认证产品439个;设施农业连片推进,全市规划的设施农业“七园、十片、七中心”示范建设初具规模,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32.7万亩,比上年增长31.9%;高端农业发展提速,建成种植业制种育苗基地17个、养殖业畜禽良种繁育场81个,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33.2%、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国家级农产品知名品牌累计达到39个。我市农业产业结构逐渐从传统单一生产向特色、有机、高效方向转变。

  【亮点二】 粮经产业高产高效示范

  在2010年的基础上,我市2011年组织实施了以“创建优质粮油高产示范片、创建特色产业高效示范片,建设年产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基地、建设种子种苗示范基地”为内容的粮经产业“双创双建”示范工程,建成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13个、面积13.52万亩,粮经高效示范基地27个、面积8.33万亩,制种示范基地7个、面积2.85万亩。水稻单产水平创12年来新高,其中“百亩攻关”平均亩产达797.19公斤,最高亩产达835.2公斤,粮经亩平产值达1.37万元。同时,建成基本菜地36万亩,蔬菜复种面积达到240万亩,总产量达到520万吨,有力保障了城乡居民“米袋子”、“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得到中央领导和农业部的充分肯定。

  【亮点三】 综合示范建设

  按照以点连线、连线成片、全域推进的思路,全市确定了11条核心示范线、5个整体推进的重点示范区(市)县和9个集中连片20个以上村的核心示范片进行重点打造,率先形成综合示范。全市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43个,形成新的综合示范亮点33个;示范线(片)初步建成5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10个、有机认证基地87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508个、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68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5个;启动建设新农村综合体24个。成都市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认可。

  【亮点四】 农业节会展会

  2011年,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蔬菜博览会、国际油菜花节等141个涉农节会展会,扩大了成都对外影响力,培育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吸引了境内外2000多家企业参展和1万多家采购商参加交易洽谈,贸易成交额达602亿元,比上届增加40多亿元,充分展示了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生动描绘了“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得到了中央和部、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其中我市贸易成交额达51.95亿元,签约投资项目33个、协议资金204.95亿元。

  五大提升 全面提高发展水平

  【NO.1】农业综合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2011年,我市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6.54万亩,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73.9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88.6万亩;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秸秆综合利用542.34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840口,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6.2万立方米;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全年引进示范推广种养业新品种516个、新技术219项;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05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比去年提高7个百分点;全年组织实施农业项目618个,完成投资220亿元;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农业项目37个;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和农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建成标准化农资配送中心14个、“庄稼医院”260个、农资放心店1800个;启动了第二轮第二批92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全市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68元,比上年增加1005元,增长19.1%以上。

  【NO.2】农业组织化水平全面提升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确尽确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工作;大力推广“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行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等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全市耕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26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1.9%,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20家,其中国家级26家,新增7家;省级109家,新增20家,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300亿元;支持发展实体性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600个,新增512个,社员达到41万户,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496个。深入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和“园区(基地)+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两个带动”作用,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到80%。

  【NO.3】 产业互动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积极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联结带动农户建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加工原辅材料基地,全市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243个,规模化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到6个,加工型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332家,联结带动农户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350余万亩;大力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进超市、进集贸市场、进集体食堂、进社区、进餐饮企业,全市共组织开展“五进”活动30余场次;大力拓展农业多功能作用,以农业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促进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全市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基地发展到220个,年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3.4%;继续加强与凉山、资阳、眉山、雅安等市州的农业区域合作,全年开展对接活动15次,促成经贸合作项目33个。

  【NO.4】 农业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探索建立以“农技推广、疫病防控、质量监管、公共品牌、农村金融”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标准化基层农业服务站建设,全市146个服务站全面建成投用;新发展农机租赁、劳务服务、农资配送等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620个,累计达到3480个;着力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信息服务,全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42.3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3.67万人,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2546人;加强动植物重大疫病监测预警和防控机制建设,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动植物疫情;强化制度建设、源头监管、生产控制、标准示范、抽样检测,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监管覆盖率达100%,部省对我市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支持创建农业公共服务品牌,新增农业公共服务品牌8个;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53笔,抵押融资额739万元;支持金融机构加入联合社、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向合作社、行业协会授信达40多亿元。

  【NO.5】 行政效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2011年,我市农业系统内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了基层党群组织建设。 通过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促进了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和行政效能水平的全面提升,农委政务服务窗口全年受理农业行政审批事项15463件,承诺时限办结率达100%;新增电子政务信息3000余条,市长信箱信件办结率达100%。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承办的各项民生工程目标、重点工作目标任务。 本报记者 陈泳 粟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