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食品>  正文

蒙牛副总裁称牛奶致癌物源自发霉饲料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27/2011 13:15:51   来源:环球网

  蒙牛副总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牛奶致癌物源自发霉饲料

  本报济南12月26日讯 24日,蒙牛纯牛奶被查出致癌物质后引发强烈关注。26日,蒙牛集团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卢建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被查出的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M1超标主要是因为喂养牛的饲料发霉引起,但由于现在追溯系统还未完全建立,还不能追溯到是哪个牧场出的问题。

  卢建军说,“四川天气潮湿,个别奶农对饲料管理不善,饲料霉变并被牛食用,导致了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M1残留到了牛奶中。”

  卢建军表示,国家质检总局19日到眉山工厂抽查18日的产品,抽查时产品“还没出厂”。蒙牛方面同时也做了内部例行检查,结果发现黄曲霉毒素M1确实超标,就将该批次产品“就地销毁了”。

  卢建军坦言,黄曲霉毒素M1是在生产过程中检测出来的,产品并未流入市场,“事情已经控制在企业内部”。不过他也表示,公司已经启动内部追溯体系,将追责相关责任人,并加大与奶农的沟通,加强安全监控。

  “最后出厂的产品都100%合格。”卢建军最后强调,“不管质检总局有没有测,我们都会自检。”

  “出现问题的原因不好判断,但十有八九是在奶源。”26日下午,山东省乳制品工业协会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他分析称,“这几年类似蒙牛这样的全国性大企业,四处扩张,导致所在地奶源紧张。这样一来,就容易使企业降低收购和检测标准,容易导致问题奶进入奶企。”

  上述人士表示,虽然国标规定了黄曲霉素的检测标准,但这些都是企业内部自检,并无外部监督,国家质检部门只负责最终产品的检测。“如果政府不加强监管,类似的问题应该很难披露出来。”

  为何最后关头才检出问题?


本报记者刘志浩

  虽然目前蒙牛声称问题出自饲料,但对于一家自称以“质量控制”为重要信条、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的企业,为什么问题牛奶在出厂前才被发现?问题牛奶到底有没有流入市场?这些现在都还没有确定的答案。

  有毒奶源为何能进入奶企

  蒙牛集团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卢建军表示,黄曲霉毒素超标是喂养牛的饲料发霉引起的。那么,工厂收购牛奶时,有没有进行检测?如果有这一环节,为什么没有检测出问题?

  对此,卢建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收奶、奶站到向工厂送奶,我们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规程进行检测的,因为我不是搞检测工艺的,所以目前并不清楚相关指标。”

  四川新希望乳业总裁席刚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黄曲霉毒素M1是“可防、可控、可杜绝”的,检测手段并不难,成本也不会太高,是企业常规检测的项目之一。

  山东省乳品协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因为乳企收奶时是自行检测,所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检测方法和认定体制,个别企业可能就会忽略掉一些项目。

  自检出问题后为何不向外公布

  卢建军表示,质检总局19日入厂抽检,此时产品处于生产的过程中,还未出厂。工厂内部同期也做了例行的检测,发现M1确实超标,就销毁了。

  那么,蒙牛公司为什么没有对外公布?是不是质检部门不通报,就不再提这件事了?

  面对记者的提问,卢建军说,企业生产没有百分之百的合格品,所以“质检才有用”。公司检查出问题后,第一时间控制到内部,是内部过程控制的一个行为。

  卢建军说,基于此,蒙牛方面并未提前向社会公布此事,而是等到24日质检总局在其官网发布公告后,才进行了说明。


卢建军还表示,不想因为质检总局报告,造成消费者恐慌,而现在选择对问题进行说明,是想“让大家客观去认识这个事”。

  问题牛奶有没有流入市场

  卢建军反复强调,问题牛奶没有流入市场。那蒙牛怎么能确定之前生产、上市的牛奶都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呢?

  “这个厂已经销毁了这个批次的产品,其他批次产品,只有通过检测,达到标准要求才会上市。”卢建军说,“一切都在规范的操作过程中。”

  而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有问题的牛奶已经全部销毁,但其他一些没有检查出问题的牛奶,并不代表就完全没有问题了。换言之,并不保证问题牛奶未流入市场。

  有业内人士质疑蒙牛这些年在全国各地扩张,导致奶源紧张,以至“不得不降低标准收购”。对此,卢建军的回复很干脆:不可能,因为大企业“付不起不守约成本的代价”。

  质检总局:

  已勒令蒙牛处理问题产品

  本报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报道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26日表示,已经勒令蒙牛相关企业对问题产品进行处理。对于质检部门是否会对蒙牛所有乳制品全部进行检查,质检总局未做出回应。

  据该负责人介绍,质检总局此次组织了4家国家食品质检中心对全国21个省份的乳制品企业进行了抽查,抽查是分片区进行的。发现问题的两家乳制品企业,都在国家加工食品质检中心(福州)负责的分片区域内。抽查是到企业进行抽样,该中心在蒙牛眉山公司的成品库中抽取了液体乳样品进行检测,其中一个批次的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被判定不合格。

  针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质检总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迅速责成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的四川、福建两省质监部门,责令并监督企业召回不合格产品,对问题产品做销毁处理,查清原因进行整改,并依法进行处理。

  同时,质检总局还要求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加强原料乳监控,对原料乳必须检测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严格生产加工各环节质量管理,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

  食品专家:

  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须正视

  “公众对黄曲霉毒素这么关心,也从侧面反映了对这个东西的陌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副秘书长范志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其实这个东西在平时很多食物中都存在。”

  范志红举例说,花生、玉米、坚果类食物,都可能由于发霉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这些东西发霉后千万别吃,可能一颗霉花生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就能超过一盒奶的含量。”范志红表示,对于这种广泛存在的有毒物质,公众须有正确认识。

  本报记者刘志浩